小国学网>故事>一生相爱未相亲

一生相爱未相亲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7:17  热度:8℃

1902年,安徽绩溪,当地茶商汪家和乡里富户曹家的两位女主人先后怀孕。因两家关系甚好,又流行做亲的风俗,于是,双方家长就相约指腹为婚:若分别生下一男一女,就结为亲家。心诚可鉴,果然,汪家生下了儿子汪静之,曹家生下了女儿曹初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孩子因为家族的频繁走动经常玩耍在一起。遗憾的是,曹初菊自幼体弱多病,虽然看过不少医生,但在12岁那年,还是早早离开了人世。

当时,在曹家,经常和汪静之玩的还有一个同龄的女孩,与曹初菊父亲同父异母的女儿曹诚英,按照辈分,汪静之应该管她叫小姑母。曹初菊过世后,汪静之对曹诚英亲近了许多,并且生出几分年少的纯真情愫来。

1917年,15岁的汪静之意气风发地到屯溪安徽茶务学校读书,新文学的熏陶和青春的躁动混杂在一起,让他无法按捺对曹诚英的感情,于是就写了情诗寄出去。曹诚英对汪静之的印象也十分美好,但因为辈分和自己从小已许配他人的缘故,婉拒了他,只相约做永远的好朋友。

第二年,曹诚英奉父母之命,与富庶之家的胡冠英举行了婚礼。得知她出嫁,汪静之哀伤地写道:“我看着你/你看着我/四个眼睛两条视线/整整对了半天/你也无语/我也无言……”婚后不久,曹诚英便考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虽然自己喜欢的女子成了别人的新娘,可一旦动了真情,不想不念也并非轻而易举、一朝一夕的事。黯然神伤的汪静之次年也考入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同在杭州,他觉得即便不能鸳鸯双飞,起码会与曹诚英呼吸同一个城市的空气,偶尔听到她的声音,看到她的笑脸,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已为人妇的曹诚英见到汪静之也很开心,但敏感的她何尝察觉不到他的一往情深。为了防止丈夫起疑,她决定为她名义上的侄子牵线搭桥,做一次红娘。于是,每次见面,曹诚英都会邀上一帮女同学作陪。这样的见面经历多了,汪静之也明白了曹诚英的用意,也许是怕给她惹麻烦,也许是想遵照她的意思,一次,当曹诚英又费尽心思介绍一个名叫符竹因的女同学时,汪静之答应了。

脱离了家庭的羁绊,曹诚英肆意挥洒青春,但也时常落寞,而汪静之总会适时出现在她的身边,听她倾诉,帮她排忧。一次喝多了酒,曹诚英终于向他吐露真言,说:“离婚后,真想和你在一起,只是一想到你和竹因,我不能夺人所爱。”这番情真意切的话尽管来得太迟,但对汪静之来说,已足够了,毕竟她也曾对他动心。

半年后,走出离婚阴影的曹诚英,心被胡适所截获,两人在杭州烟霞洞坠入情网。爱情看似迷人,实则飞蛾扑火。因为胡适已婚的事实,两人的约会对外界隐瞒得滴水不漏。但对汪静之,曹诚英是坦诚以告的。他并不吃惊,看她笑意嫣然,也陪以微笑。在曹诚英眼里,他是最可信赖的,而在汪静之心里,她的幸福就是他的快乐,不管这条路有多难走。

很快,曹诚英和胡适的情事传到了胡适夫人江冬秀的耳朵里,她大吵大闹,甚至以死相逼,最终胡适妥协了。即便如此,曹诚英对胡适依旧痴心不改,所幸在舆论谴责她时,还有汪静之站在她身后。1930年,曹诚英在南京读书,汪静之途经此地去看她,屋里只有一张床,她以长辈的口吻说:“你睡这头,我睡那头,你给我暖脚吧!”面对曾经喜欢的人,同居一室,同卧一榻,他们丝毫没有亵渎这份纯洁的感情。只是,汪静之的深情慰藉不了曹诚英,面对胡适的逃避、爱情的萧瑟,伤心欲绝的曹诚英选择了堕胎,远走美国康奈尔大学。

在视爱如命的女子身上,任何人都抵不过所爱男人的一分一毫,即便被伤被弃被损害。多年后,曹诚英回国,仍为胡适牵挂,终身再未嫁。晚年在武汉时,曹诚英曾对汪静之说:“我们从小相爱,渴望有爱的亲密关系,但我要为胡适守贞操,你要为妻子守贞操,为了贞节,今生只好算了,希望下世有缘做夫妻。”为此,汪静之写下《百夜同床不苟且》一诗:“两心纯洁洁如雪,两心清净净如冰。百夜同床守节操,童年原是两情人。”曹诚英回应他的诗:“方方正正真君子,诚诚实实多情人。千古伤心一恨事,一生相爱未相亲。”直到去世,曹诚英也未能等到胡适,而托付身后之事者又是汪静之。

这一生,曹诚英和汪静之青梅竹马,无缘相守,当情感升华为更高的境界,远比一份炙热的爱情更能撼动人心。

猜你喜欢

  • 马首是瞻

    【释义】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释义】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引起了众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秦

  • 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成语故事:

  • 十羊九牧

    【释义】九个人牧十只羊,浪费人力。原比喻官多民少,后用于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出处】唐·魏征等《隋书·杨尚希传》。南北朝时北周的杨尚希,在历明帝、武帝、宣帝三朝为官,长期担任要职。隋文帝灭掉北周取代政权后,杨尚希对隋文帝也是忠心耿耿、殚

  • 九死一生

    【释义】命运不济,多次濒临绝境。也用来形容历尽艰险,死里逃生。【出处】楚·屈原《离骚》。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一生忧国忧民,牵挂百姓疾苦,即使遭到奸人陷害而被流放时,仍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在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有一节是这样写的:长太息

  • 人面兽心

    【释义】外貌是人,但内心像野兽一样凶残卑劣。【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黄帝》。杨朱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有一次将老子请到家里,尊敬地向老子请教。老子见他态度诚恳,便给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看人不能光看外表,主要还要看其内心如何,光看外表容

  • 人自为战

    【释义】将战士们置之死地,人人都主动拼死作战。也指人人能独立作战。【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汉相争时,汉大将韩信有一次率领数十万人马,前去攻打依附于项羽的赵国。赵王和主将成安君陈余得知汉军来攻,在井陉集中二十万大军抵御,兵力

  • 大逆不道

    【释义】原指犯上作乱、破坏封建秩序的言行。现用来形容罪大恶极。【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楚汉相争,相遇于广武城,楚军与汉军摆开阵势,项羽跃马阵前喊话:“小儿刘邦,你我二人相争,天下黎民涂炭,吾心不忍,今天你我单独较量,作一了断,谁胜

  • 东坡画扇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死了,花了一笔钱。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苏轼想了半天,让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来,挑出二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