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7 23:53:09  热度:9℃

第一个故事是听来的。

它用一种挥之不去的存在感占据着我的心。是的,它应该被转述给所有人听,去温暖那些原本就温暖的心房,湿润那些容易湿润的眼睛。

故事是一个医生讲给我听的。

医生经过大大小小的手术,那天和他聊,讲各自职业的难与辛、乐与荣。我问他:“都说医生见惯了生死,会变得冷漠多一点,心硬多一点,是不是?”

“是的!”他没有回避。

也许是职业病,我有些不依不饶:“那你呢,有没有病人死在手术台上。你能像我处理一篇被打回来的废稿一样,平静地面对一个病人,一个生命在你面前逝去,而不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他抬了一下头,顿了顿,接着像下了很大决心一样,盯着我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其实——我希望自己能做到像你说的那样,平静地面对病人的逝去,只要我尽力了,施治没有什么不妥和失误,就不把这个当成自己的失败。但是,很难!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修炼得差不多了,但是——”

我没有说话,等他后面的话。他停了好长一段时间,接着说道——

但是,有一些病人的离去,会突然让你哭出来。还是举个例子吧:病人是一位年轻的女子,产后大出血。虽然很紧张,但手术很顺利,血止住了,病人的情况也稳定了下来。我长舒一口气,刚摘下口罩,病人也在这个时候醒了过来。我低下头,告诉她没事了。

可是,病人自己轻轻地摇了摇头,用虚弱的声音问我:“大夫,我的孩子好吧?”我那时根本没有见过她的孩子,也根本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但作为医生,我知道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回答。

“孩子没事儿,挺健康!”

“我有了孩子,我的——孩子,孩子没事我就放心了!”

“你也没事儿的!”

“不,大夫,我是护士,我知道我的情况……”

病人是“熊猫血”,因为一时找不到血源,下手术台后10分钟就离开了人世。看着她苍白的遗容,我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出来。

医生朋友讲到这里,我的眼眶也有点湿润。一个即将离世的人,可能会有很多难舍和挂念的人,也许是爱人,也许是亲朋好友,但只要她做了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挂念的必定是她的孩子。

其实不止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到她离开这世界的那一刻。每时每刻,孩子始终是母亲永远的挂念。

另一个故事是亲历的。

一个周末,随同事去他乡下的老家玩。同事的母亲个头不高,人收拾得清清爽爽,利利落落。从我们一进门,就一直笑不拢嘴,但没想到,在当晚的闲聊中,我与老人家的几句攀谈却让她掉下泪来。

老人有两个儿子,同事是老大,曾是全县的高考状元。还有个弟弟,留在了农村种地。我问老母亲:“两个儿子,你觉得哪个好?”我原本的意思是两个儿子哪个对你更好一点。老人大部分时间呆在农村,同事在城里,照顾双亲要比弟弟少很多,而且进城这么多年,吃的面和油,大部分都是由老家捎进城的。好开玩笑的我,想“挑拨”一下,目的是让老人说说城里孩子的不好。但是,老人显然是理解错了我的意思。

“唉!怎么说呢,现在农村都是机械化,种地也不是太辛苦,一年还能歇个小半年,小儿子经济上也挺好的,反倒是我的老大,我看书是白供了——”老人的眼泪突然就扑簌簌落了下来。

我吓了一跳,以为自己“挑拨”太过了,以为她要说大儿子怎么怎么不孝,慌忙改口:“阿姨,实际上城里的孩子都牵挂乡下的妈,只是工作忙!”

老人继续抹着不停流下的眼泪:“就是忙啊!我去城里呆了一段时间,儿子天天上夜班,白天又要忙这忙那,我娃怎么就那么忙,那么累啊!我看着心疼得不行,直直流了好几天的泪。早知道他这么累,还不如留在农村,在我的身边,我天天看着,不让我的娃受罪!”

我们几个一下子静了下来,眼角也都泛起了潮。同事喃喃地说道:“那几天也是我事情多了点,偶然看她偷偷流泪,还以为是她怪我不好好陪她呢!”

作为报纸编辑,上夜班再正常不过,我们习以为常,有时也并不觉得有多苦有多累,但那天我知道,不管我们多么轻描淡写,总会有人心疼我们。而心疼我们的人,也许是爱人,也许是孩子,但不管我们如何忽略她,也同样心疼我们的,是那个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叫她母亲的人!

彼时彼刻,我只觉得同事的母亲就是我自己的母亲,是天下所有孩子的母亲。

猜你喜欢

  • 那个超过100分的朋友

    总是在所有人之前关心我。在我沮丧无助的时候,在我需要安慰的时候,在我没想到的时候。总是不吝惜赞美,夸我“天才啊!……”其实我只是会做几种饼干,会烧几个菜菜,会涂鸦几篇文章……并且鼓励我:假如上了我向往的《中国青年报》,就奖励我……并且下了结

  • 沉默中的友谊

    几天来很难忘一位朋友的眼泪,我们相识十多年,也就是近几年才走近,因为熟悉可以说除了私人感情无话不说。因为是异性的缘故吧,一起交谈的次数实际上很少,只是隔一些日子,课间或空闲一起坐坐,或她来我处或我去她处。假日里根本不联系,也就是上班了,才有

  • 三个朋友

    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个布洋岛,上面住着一只聪明的猫,它会催眠术,还会用甜言蜜语骗人。在它房子周围的树上和灌木丛中,长出了许多故事和歌曲。聪明的猫把它们采摘下来,堆放在地上。一个晚上,我走进这个地窖,我偷了猫的一个故事。如果你们喜欢,我就讲给你

  • 同事难,朋友易

    职场法则里有一条,就是切忌和同事做朋友。我初入职场时就有前辈提醒,同事之间是没有朋友可做的,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想想,竞争对手之间怎么可能有真正的友情呢!于是工作后,我小心翼翼地和同事维持着各种距离,充满警惕地旁观他们的好意,费尽心思

  • 成全这份爱

    父母常从老家寄一些土茶叶、菜子油给我,这些土特产曾经是我的最爱。可是,常年在异乡生活,我早已适应了当地的习俗,我手头上有铁观音、普洱等名茶,食用油也改用了花生油,于是父母寄来的特产被我随意放进了橱柜里。母亲每次打电话问我:“茶叶喝完了没有?

  • 兄弟就是用来依靠的

    弟弟时不时来找他,招呼也不打说来就来了。后来想想,其实也有规律可循,无非是发薪水的那两天。即使偶尔没有按时出现在办公室,等下了班,也准会看见弟弟坐在收发室的桌子上,跟物业的小保安聊天抽烟。见他来了,拍拍屁股就跟着走。小保安见了他,伸出大拇指

  • 好友如茶

    朋友是什么?有人说,朋友就是相互出卖的人;有的说,朋友就是关键时刻为你挺身而出的人;有人认为朋友就是一面镜子,他让你能够看清自己;还有人认为朋友如醇酒,味浓而易醉;有人说,朋友如花香,淡雅且芬芳;有的说,朋友是秋天的雨,细腻又满怀诗意;也有

  • 一毛钱的情谊

    10多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站的人群中遇到了一个姓赵的战友,他和我一个连却不一个班。我请他在北京站东面的小胡同里简单吃了顿饭。他告诉我他在老家做服装生意,是来北京上货的。我们都属于不太爱说话的人,他似乎也不想多说自己的生意,于是我们就谈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