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年”兽的传说

“年”兽的传说

收录日期:2025-08-07 12:53:44  热度:10℃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猜你喜欢

  • 婆罗门和船夫

    婆罗门和船夫在古老的印度,有一个小村庄,位于河流边上。这个村庄里住着一位婆罗门和一位船夫,他们是这个村庄的两位知名人物。婆罗门是村庄里的贤者,他智慧过人,被人们敬仰和崇拜。他每天都会在村庄里演讲,教导人们道德和慈悲之道。他以他的智慧和仁慈赢

  • 生意经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商人亚历克斯,经历了一次意外的失败后,决定离开城市的喧嚣,远离竞争和压力,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小村庄。他希望能在这里过上简单、宁静的生活,并在这个小村庄开展自己的生意。亚历克斯快速适应了这个小村庄的生活,并成为了村庄的一员。他意识到这

  • 后来我们都懂了

    后来我们都懂了初次相遇,我们是彼此生命中的陌生人,注定要在时间的流转中相遇。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街头。突然,一道身影闪过,迅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她)高挑的身材,轻盈的步伐,让人忍不住去追寻他(她)的足迹

  • 本性难移

    本性难移人的本性,是一种深植于内心的特质,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具备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本性,它包含了一个人的天赋、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特征。有人说,本性难移,意味着一个人的本性很难改变,即便经历再多的风雨,也很难改变一个人内

  • 一片树叶

    在一个宁静的秋日下午,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微风吹拂着树叶,树叶翩然舞动,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子。其中一片树叶,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轻轻地飘落至大地。这片树叶曾经属于一棵挺拔而高大的橡树,经历了四季的循环与变迁。它在春天迎接着新生

  • 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总有一些人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关心着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们心怀善念,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人的需要,并且乐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样的人便被称为“乐于助人的人”。李明就是其

  • 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逻辑和矛盾一直是相互纠缠的两个概念。逻辑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基石,它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推导出合理的结论。而矛盾,则是逻辑的对立面,它造成了认知上的混乱和困惑。然而,有时候,人们却发现自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人们常常

  • 小猴子

    小猴子从古老的山林中,传来了一个小猴子的故事。这只小猴子叫做奇奇,它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热带雨林里。奇奇是一只非常聪明和机灵的猴子。它的父母告诉它,在雨林中有很多种美味的水果,只要它努力地寻找,一定能找到丰富的食物。于是,奇奇开始了它寻找美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