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歧路亡羊的故事

歧路亡羊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6:37:26  热度:7℃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的一位哲学家。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仆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

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求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

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

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

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

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

出来后,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了。”

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猜你喜欢

  • 生活感悟哲理小故事

    我曾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壳和头尾都是翠绿色的,在翠绿色的壳上有着深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那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

  • 一滴屋檐水-品味生活

    记得有句话说,从一滴水里可以看见海洋,那是一滴什么水呢?雨水,矿泉水?反正我是从一滴屋檐水里窥见了许多。一个月前,有个女人从隔壁单元走过时,被滴落的屋檐水击中了,这是常事,坏就坏在那是一滴很脏的水,又恰好落在她的貂毛领子上,这样,问题就出来

  • 宰相办案

    有位大臣死了,按照遗嘱,他的两个儿子平分财产。刚刚分罢,两兄弟就争吵起来,哥哥说弟弟那份多,弟弟说哥哥那份多。两人闹得鸡飞狗跳,又扭成一团上衙门告状。台府大人判决不下,只好由皇帝批准,请宰相来办案。宰相张齐贤升堂,问道,你们两人告的状属不属

  • 晏子论罪

    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喂养捉野兔的老鹰。有一次,景公出外打猎,叫大夫烛邹把鹰放出去抓猎物,结果烛邹不当心,逃走了一只老鹰。景公知道了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堂,对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就杀了?待我公布他的罪状

  • 窒井碎瓶

    从前,一个村子里有一眼井,井水又清冽又甜美。全村男女老少来来往往到井上汲水。日常的淘米、洗衣、饮用都靠这口井的水。可是大家只管汲水,却不知爱护。渐渐地,井被泥沙堵塞住了,干枯了。村里人汲不着水,围在井边吵吵嚷嚷,却不想法去掏清这眼井,反而气

  • 猎人被吃

    动物中,鹿怕豹,豹怕虎,虎又怕罴。罴披头散发,就像人一样站立,气力特别大,又最能伤害人。楚国南方有个猎人,能用竹管吹出各种野兽的叫声。有一天,他带着弓箭、罐子和灯火到深山里去。起初他模仿鹿叫,用来引诱鹿群;等鹿一到,便举起灯火发箭射它们。豹

  • 獐鹿之辨

    北宋时,有个名人,他既是诗人又是当时的丞相。他就是王安石。他有一个儿子叫王雾,从小就很聪明。在王雾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南方来的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一头鹿,一笼关起,放在客厅里。王雾从来没见过这两种动物,感到很新鲜,整个一个上午都在客厅里玩。

  • 宋之富贾

    宋国有个人,叫做监止子。他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的商人。有一次,有个人在大街上拍卖一块价值百金的玉石,他看到那块玉石晶莹剔透,以他多年经商的经验告诉他,那绝对是一块上等的玉。于是他也参加到了竞拍的队伍行列中,可是竞拍的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和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