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于文静:带着四个“妹妹”出嫁

于文静:带着四个“妹妹”出嫁

收录日期:2025-08-08 02:56:23  热度:10℃

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小区里,有一户特殊家庭,30多岁的女主人和丈夫带着4个花季之年的妹妹共同生活,平日里女主人对4个妹妹呵护有加。邻居们都说:“这个姐姐年龄不大,却像母亲一样精心照顾着妹妹们,现在这样的女孩真不多见!”然而直到2012年大家才知道,她们5人并非亲姐妹,与女主人生活在一起的4女孩都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

一位少妇为何会抚养4个孤儿,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目睹姥姥收养弃婴,仁爱之举在心中埋下善良种子

年轻的女主人名叫于文静,1978年出生在山东革命老区临沂一户普通人家,现在是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一名人民警察。

于文静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姥姥很疼爱她,她和姥姥也非常亲。从懂事那天起,善良是姥姥给她留下的最深印象,每当左邻右舍有什么困难找到姥姥,只要力所能及,她总会伸手帮一把。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姥姥在于文静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与此同时,姥姥的仁爱也像种子一样,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1988年夏暮秋初的一天,于文静和妈妈、二姨一起外出,路过一个烤红薯摊时,看到很多人围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女孩议论纷纷:“这是什么父母,孩子说扔就扔啦……”她们凑近一看,小女孩病得很重,已经奄奄一息。回来后妈妈和姥姥说起这件事,姥姥马上说:“那就赶紧把孩子抱回来治治吧!治好了咱养活,治不好养不活,咱也算尽力了,好歹这是条性命!”

或许是姥姥的善良感动了上苍,经过一段时间医治,小女孩的病竟奇迹般治愈,活了下来,这件事一下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佳话,人们纷纷盛赞姥姥有仁爱之心。可没想到,此后不久,开始有人将还在襁褓中的女婴遗弃在姥姥家门前,每次看到被爹娘抛弃了的孩子,姥姥都会长叹一声,然后默默将孩子抱回家中。就这样三年间姥姥又先后收养了3个弃婴,加上先前的小女孩,于文静有了4个并无血缘关系的妹妹。

姥姥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卖花,由于为人好,生意还可以,保证基本生活没问题。可是自从收养了4个弃婴后,这点收入便捉襟见肘,于是家里人一起帮助姥姥抚养,以至于全家本不富裕的生活随着4个孩子一天天长大,花销越来越大而不断下降,最终只能勉强维持。

姥姥和家人的无私付出,于文静一件件一桩桩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她立志要做一个像姥姥那样有爱心的人。正是在这种志向支配下,高考时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于文静毅然选择了军校,她说:“军校管吃管住,还发衣服,这样家里可以省下钱抚养4个妹妹!”

上军校后,于文静每月有了115元津贴。当时她正处于花季之年,这个年龄的女孩最爱美,很多女同学拿到津贴后都买一些自己喜爱的衣服、小饰品,周末时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光彩照人,可于文静从不在这上面花一分钱,一直穿着学校发的衣服。日常生活中,除了牙膏、洗衣粉等必需的开销外,她更是能省就省,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她只有一个心愿,妹妹都是女孩,攒下钱可以给她们买些漂亮衣服,还可以寄点给姥姥,缓解一下她的压力。这种做法于文静一直坚持着,即便考上研究生,津贴达到900元,依然如此。

姥姥因病突然离世,25岁女孩挑起抚养孤儿重担

姥姥去世时,最大的妹妹已经16岁,最小的也13岁了,正是读书、长身体的关键时刻,于文静清楚:家中生活不富裕,要让她们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只有自己多赚钱供养,不然只能勉强管她们温饱。

回到学校后,于文静马上行动起来,利用周末拼命打工,到软件公司做文案、给商业企业营销活动当主持、卖保险……只要赚钱,凡能干的活,什么都干,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除了打工赚钱外,于文静还在生活上压缩开支,将自己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20多岁的女孩,没有漂亮的服饰,没有好化妆品,每天几乎素面朝天。

可如此艰辛打工赚的和节省下来的这点钱,远不够正在读高中、上中专的4个妹妹上学和日常生活的开销。这种状况让于文静十分心焦。

不离不弃带妹出嫁,用爱为四个孤儿撑起一片天

2004年于文静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北京某部队。虽然成为军人收入多了,可抚养妹妹们还是非常吃力。一个周末她外出办事,路过一家酒店时,看到一对年轻人正在举办婚礼,眼前的景象让她心中一动,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已经25岁了,如果能找到一个喜欢自己,经济条件不错,又愿意和自己一起照顾妹妹们的人,抚养妹妹们的问题不就不那么难了吗?”想到此,于文静脸上泛起一片红晕,羞涩暗自一笑。此后几天,这个想法不时出现在于文静脑海中,琢磨来琢磨去,她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于是下定了决心。于文静有学历,人又长得漂亮,以往经常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可她总以各种借口推托了。自从下定决心后,她不再拒绝。由于自身条件不错,战友、朋友们给于文静介绍的男友都挺好,高级知识分子、年轻的公司高管……每每对方对于文静的相貌和工作都很满意。于文静是个性情直爽的人,见面如果看上了对方,聊一会儿,就会如实提出自己的要求:“我家中有父母需要赡养,还有4个妹妹需要我抚养,负担挺重!这些不知你能不能接受!”此话一出,大部分人寒暄几句便起身告辞,也有个别人听完二话不说站起来就走,最有甚者,一次一个人竟带着质问的口气问于文静:“我凭什么要养你这么一大家子人?”就这样,短短几个月,前后十几次相亲,均以失败告终,于文静虽有些绝望,但仍不改初衷。

不久,朋友又给于文静介绍了一个男朋友,他比于文静大12岁,话不多,看起来挺憨厚,他表示完全接受于文静的条件,但于文静觉得俩人年龄相差太大,没有接受他。虽然相亲不成,可此后每到节假日或天气变化时,于文静总能收到对方问候、关心的短信,虽话语不多,却很真诚、温暖。出于礼貌,于文静会回短信表示谢意,并和对方聊几句,不过有时一忙便忘回复了,可对方并不介意,依然坚持给她发短信保持联系。

2004年的一天傍晚,于文静一个刚到北京不久的好友急三火四找到她:“我妹妹因感情问题突然离家出走啦,你能不能帮忙找台车和我一起寻找!”于文静来北京时间也不长,看好友十分焦急,赶紧在脑海中搜索起自己认识的人,搜索中她想到了一直给她发短信的那个小伙儿,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电话向他求助,结果对方二话没说便从他所在的北京通州区开车跑了大半个北京,来到于文静所在的海淀区,随后马上和她们一起找人。寻找过程中他一边安慰于文静与好友,一边根据于文静好友提供的线索帮着出主意,在他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于文静好友的妹妹。这天晚上小伙子的沉稳、朴实、无私,给于文静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觉得“这是个实在的人,若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他一定能像相亲时答应的那样,跟我一起照顾妹妹们。”

经历过这件事后,于文静和小伙子正式交往起来,经过两个多月的了解,女孩的直觉告诉于文静:“自己没有看错人!”于是不久俩人便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从此,于文静不再为抚养妹妹们发愁,丈夫和她一起为妹妹们撑起了一片天,从一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到一年近万元的学费,只要妹妹们需要,于文静花多少钱,丈夫从不计较,他对于文静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该花的就花,家里有我呢!”

有了于文静和丈夫的关爱,妹妹们得以安心生活、学习,2008年她们先后完成了学业,这时于文静已从部队转业到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区分局做了警察,看着长大成人的妹妹们,她又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把妹妹们接到北京,让她们生活在自己身边。

很快,在于文静安排下,4个妹妹来到北京。但因为学历都不高,于文静给她们找工作时颇费了一番周折,不是很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是找到了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干不长,几起几落,直到2012年初,才经丈夫、同事和朋友们帮助,相继给她们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妹妹们安定下来,于文静终于舒了一口气,现在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妹妹们好好工作,然后像自己一样找个好老公,在北京成个家,生儿育女,过上幸福生活。最近她还有个想法,想在姥姥忌日时,带妹妹们回山东老家看看她老人家,跟姥姥说一声妹妹们都长大了、工作了,她相信姥姥九泉之下知道了妹妹的情况,一定会很高兴!

10年,3650天,于文静,一位普普通通的民警、年轻女孩,在人生25岁到35岁这段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里,用一颗善良之心承担起姥姥留下的重担,无私无怨的抚养了4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谱写出一曲人间大爱之歌!她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2012年她先后被评为北京通州区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好人”;当选为北京市举办的“北京榜样”和中央文明办举办的“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上榜候选人;并赢得了“中国最美女警察”的美誉。

猜你喜欢

  • 没有印章的人

    他从一出生就是一个没有印章的人:他的出生证明、他的户口登记册上全都没有印章。可也奇怪,有关部门发放证件的时候也经过了周密的检查,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一到和他有关的证件,里面的印章就无缘无故地消失了。父母万分无奈,只好背着别人偷偷把印章画上去

  • 老黄狗窜起的兄弟情

    王忠和王良是一对亲兄弟,他们从小失去了父母,都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王忠结婚后,他自己筹集资金开了一个杂货铺,虽然挣不了大钱,但是也不缺零花钱,弟弟张良结婚后筹集资金,办起了一个养鸡场,第一年还可以,纯挣一万多元,第二年他扩大了规模,结果正

  • 妻子出轨之后

    今天,孟小兵起的特别早,也是他有生以来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是他爸爸出狱的日子,他就要见到他那朝思暮想的爸爸了。十岁的孟小兵,永远也忘不了三年前的那个傍晚。那一天,爸爸孟超下班后,到学校去接小兵,刚回到家,小兵从爸爸怀里挣脱出来,一边推开

  • 收受贿赂的好妻子

    参加完镇政府办公会,副镇长李清连刚回到自己的房子,就接到老同学吴欣的电话。“喂,是李镇长吗?哈哈,你小子当官了,有权了。可别把老同学忘了啊。”老同学一开口,说话很随便,啥话都能说出口。手握着手机,李清连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他看来,这个副镇长没

  • 二奶与商家双赢的产业链

    我是去年五月退休的,今年春节前还有人通知我到上级管理部门——行管中心参加迎新春茶话会,我感觉温暖。因此,两点钟开始的活动我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由于会场还未开放,我于是先到徐铮办公室小坐。既然到了这里,徐铮是必须要拜访的。这倒不是因为徐铮

  • 选择

    选择北京人艺上演了一出小剧场话剧。故事发生在一座小镇。剧中两个插曲给人印象深刻: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哪吒闹海》的故事。”老师让他坐下

  • 勇敢的老织布匠

    勇敢的老织布匠从前有个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定。邻国的国王对这块富饶的土地早已垂涎三尺,就派军队前来攻打。消息传来,国王连忙组织军队,准备抵抗。他下令,凡是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自备武器、粮食,参加军队,抵抗敌人的

  • 局长名单和一通电话

    序:此时,中队长脸上的表情起了些许复杂的变化,别人听不懂这个电话,他不会不懂,这局里最高一级领导的姓氏基本都被一一提及了,想必这个接电话的人与上面的关系不简单呀!不管是真是假,这个险他是绝对不会冒的。于是话锋一转,语气开始客气了起来,“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