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女博士的“小毛驴”农场

女博士的“小毛驴”农场

收录日期:2025-08-08 06:03:34  热度:8℃

如果不是在美国当了半年农民,学农6年的女博士石嫣还不会真正地爱上土地。过去的一年,石嫣在农村承包了20亩菜地,推行她自美国学来的一种农业新模式社区支持农业(CSA)城里人预支菜钱,菜农在专门的土地上生产绿色蔬菜提供给城里人。

远离土地的学农女生

以前,石嫣是绝对不会晕楼的,她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早就习惯了各种高高的水泥盒子。

去美国之前,她甚至早早就定下了要去国际大都市纽约看水泥森林的计划。

石嫣本科读了四年的农林经济,两年研究生的方向是农村发展。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她被保送就读博士。同年4月,当知道学校有一个公派去美国当半年农民的名额时,她当时想也没想,就报名申请。

去美国的想法非常简单,去美国提高一下英语口语,也是动机之一。不过,对于石嫣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读农学的博士了,还对最基本的农作物是怎么种出来的一无所知。

在中国,一个学农林经济的不了解农作物生长,似乎非常正常学农未必一定要知道怎么种粮,毕竟农学有很多方面,不知道也不影响我们搞科研。

2002年高中毕业的时候,石嫣这个文静瘦弱的女孩选择了河北农业大学,要去学农。这还得从石嫣的爷爷说起,爷爷喜欢给她讲家族故事。石家祖上好几代都是粮商,规模还不小。祖辈怎么去农村收购粮食,怎么和农民打交道,粮食又是怎么种出来的这让文静的石嫣内心充满了好奇。

不过,大学里学了四年的农林经济专业,石嫣并没有多少机会去农村,粮食、农产品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到了大学毕业,她也没搞清楚。

2006年,学业优秀的石嫣被保送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成为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的研究生。温老师做研究的风格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尤其是对于农业,他更强调一定要沉下去,要用脚去丈量土地。到了人大,石嫣这才意识到,学农不可能轻松,一定下到农村,要和实践相结合。

读硕期间,石嫣开始做农业课题研究,跟着老师下乡搞调研。那个时候,石嫣他们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周下乡搞调研,吃住都在农村,每天也的确是和农民打交道。但她总感觉自己只是农村的过客。下到地里,跟着农民做些农活的机会非常少。

石嫣一直不知道农作物是怎种出来的,毕竟学了那么多年农,即使不会做,起码也要会说。

被美国的土地改变

石嫣是2008年4月份到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EARTHRISE FARM,这是一个CSA农场,刚到农场,尚未开耕,望着一大片光秃秃的土地,石嫣很怀疑,这个样子,能种出什么。

除了她,农场还招募了另外两名实习生,再加上农场经理夫妇,一共5人,要完成一年16英亩地的耕种和收获。因为是CSA农场,要保证农产品绝对不能施加农药化肥,也不能使用能耗大的机械。农场只有一个小型拖拉机,其他绝大多数工作都是人工完成。

农场的劳动强度大大超出石嫣的预料,身体上的疲惫一直持续到她结束美国农民生涯的那一天。但是,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劳累中,石嫣发现,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却在加深。

她已经习惯跪着干活,当你跪在那一片土地上的时候,世界是不同的。她说。

刚到美国一个月,农场遭遇了一次非常大的风暴,大风雨把树龄五十多年的大树都刮倒了,地里栽种的各种植物也东倒西歪,遭遇严重破坏。负责管理农场的经理夫妇当晚都没回家,一直在做保护工作。第二天说起这件事情,农场所有的人都像自己的孩子遭遇不幸般难过。

石嫣参加过美国农场的地球安息日庆典,在这一天,人们聚会在一起,有专门的时间安静下来,细细聆听土地的声音,思考自己对土地做过些什么。

安息日还有很重要的环节,农场的人都聚集起来讲述地球的故事,对地球被破坏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对策。过去,石嫣这个专门学农的研究生从来都不去想这些问题。

石嫣会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到附近其他的CSA农场考察。那些养殖场、菜地总会让石嫣有一种身处优美风景区的感觉。这是善待土地的结果,土地最诚实,你呵护它,它就回报你,你糊弄它,它也糊弄你。接触了土地,石嫣才知道这个道理。从美国回来之后,只要是谈起土地,她都会不自觉地神色郑重起来。

实习完之后,她给自己放假去纽约旅游,她发现,离开了活生生的土地,她已经不习惯了,她开始有些晕楼。

美国之行,不但让石嫣懂得了土地的珍贵,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一个与保护土地密切相关的新农业模式社区支持农业(CSA)。这种农业模式最早源于日本和瑞士,是指将城乡社区紧密结合,发展本地农业生产的小区域经营合作方式。农民在每个种植季节之初,就与居民签订一份购买协议,居民把本年度购买农产品的钱先期支付给农民,农民与居民要共同承担种植风险,并分享种植利益。

小毛驴农场

美国的经验,石嫣可以选择一个最简单、最学术的办法来交差交一个调查报告或者论文。

不过,已经被土地激发热情的石嫣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把CSA模式搬到北京。恰好,导师温铁军所发起的公益机构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在北京西郊凤凰岭下有一块刚承包下来的200亩的土地,就在其中给她辟出20亩土地。石嫣亲热地把那块土地称为小毛驴。

尽管有在美国半年扎实的劳动经验,石嫣心里也打鼓:虽然CSA是公认的能够让土壤避免再受化肥农药伤害,让土壤恢复活力的很好的模式,但在国内,这一套行得通吗?

在美国,更多人认同buy local, buy fresh (越当地,越新鲜)的理念。许多参与CSA的社区居民更多考虑的是,一年掏出460美元,这笔钱既支持了本地的农民,来年自己又能分享到自然健康的蔬菜。

CSA是一种全新的耕作模式,要求社区居民和农民之间互相信任;社区居民为来年的收成提前买单;农民则努力劳作,提供给居民最好最健康的蔬菜。这在喜欢眼见为实,以锱铢必较为主要消费习惯的中国是否可行?

出乎石嫣意料的是,第一位客户竟然是在她还没拿到地的时候,就通过导师温铁军主动找上门来的。接着,通过老师、同学和客户们自己的口口相传,不到一个月,居然有五十多户家庭选择了和小毛驴合作。

凤凰岭下后沙涧村的村民们,也有些纳闷,看看石嫣和她的同伴,似乎也没干什么特别的事情,也就是在后山下种了一块20亩的菜地吧,地不大,种地的方法一点都不现代、先进,最传统的人工耕作;种的菜也都是应季常见的品种,也不见得有多好。

但听被他们雇车去送菜的村民说,每周六,这些年轻人就会带上满满一面包车的现摘蔬菜,满北京城给人送菜,从西六环到东五环,从南六环到北五环。有些客户拿到菜的时候,都是下午了,但人家似乎也不生气,还和年轻人们有说有笑的,关系热络得很。

7月的一天早晨, 小毛驴发现了一个废弃农药包装袋。

这让石嫣非常震惊,拿着包装袋,她把一起干活的同伴们叫到一起,一遍遍地追问,非常认真地总结反思,是什么环节的疏漏,出现了这样的重大事故?

接着她在每周都会和蔬菜一块配送到客户家中的小毛驴市民农园简报中,很郑重地对客户表示道歉。到了周六,她又询问并提醒来参加劳动的劳动份额的客户,千万不要让农药化肥出现在小毛驴。石嫣不能容忍对土地的破坏就在眼皮底下进行。

不可逆转的变化

女博士当农民,这一下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开始时,石嫣几乎成了专职的解说员,几乎天天都有人来访,从早到晚,嗓子讲得直冒烟。平均下来,每天还是要接待六拨以上的人。到了7月,为了不破坏小毛驴的耕作,石嫣不得不规定,只在周末接待参观和来访者。

一开始,石嫣也感觉累,有些抱怨。自己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万一自己都做失败了,怎么办。导师温铁军鼓励她,每个能来问的人,都是让土地好起来的希望,人只有越来越多,希望才会越来越大。

深秋之后,第一季CSA成功结束。石嫣恢复了一个正常博士生的生活节奏:上课,做课题,写论文忙得没有时间去想些什么。但每次上食堂,看到蔬菜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农场里的那些baby。她坐不住了,我承认我已经爱上和土地亲密接触的感觉了。

记者采访石嫣时,恰逢她的同学葛广宁来北京出差看她,葛广宁是石嫣的高中同学,在河北保定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作为老同学,他们见面的次数其实还算不少,一个月前,他们刚见过。但是葛广宁并不清楚石嫣现在在干什么,他想当然地说:都读到博士了,应该是每天都在搞调研,做理论研究吧。当葛同学听到石嫣和记者聊着她种菜的事情,他瞪着眼睛打量了石嫣老半天,一副怎么也不肯相信的样子。

在石嫣身上,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2009年七八月份的时候,石嫣参加了一个首都高校博士生挂职实践的活动,去到重庆江津。

一路上,石嫣和其他7所北京高校的博士生聊天。一聊,她在心里感叹:原来自己已经很难和这些同龄人一样思考了。

博士学子们都关心毕业之后自己的去向。一路上他们都在比较,到底哪个职业和单位工资高,待遇好。石嫣其实特别想找其他专业的博士和她谈怎么充分利用这次挂职的机会,去考察一下如今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是做微观观察还是做中观、宏观研究。

没有人愿意和石嫣探讨这些,很多人说,这个挂职锻炼才一个月,能干什么?不过是给自己今后的求职镀镀金罢了,应付应付得了。一路上,石嫣沉默了。她想,为什么那么多人读到了博士,还不问问自己真的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在江津一个月里,石嫣没有浪费,她在先锋镇扎扎实实做了一个月的农村调查。回来之后,她继续做农民,不管别人怎么想,懂得土地宝贵的她,已经离不开土地。

猜你喜欢

  • 瞬间拥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

    瞬间拥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到困境和挫折,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失去前进的动力。然而,有些时候,一个瞬间的触动或体验,却可以给我们带来战胜一切的力量。这个瞬间可以是一个意外的成功,让我们重新找回了信心。也可以是一次突破自我限

  • 密友是一个人的半条命

    密友是一个人的半条命 人生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人,有些人只是匆匆而过,有些人则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而密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心灵紧密相连,无论时间如何流转,依然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人。 密友不仅仅是一个陪伴,他们更像是人生路上的

  • 走好人生的拐点

    走好人生的拐点人生总有许多拐点,它们时常出乎意料地改变我们的道路,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新的期许。有时候,这些拐点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另一些时候,它们是由命运主宰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场景,这些拐点无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小时候,每个人都有

  • 烧炭人与漂布人的寓意

    烧炭人与漂布人的寓意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中,有两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一个是烧炭人,一个是漂布人。他们以各自特有的方式生活着,每天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然而他们的存在所代表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表面上的简单工作。烧炭人,顾名思义,他的工作就

  • 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

    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而在面对这些事物时,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品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这意味着我们在做事之前需要首先培养自己的品质和道德准则。拥有好人品并不仅仅是为了给他

  • 不要给自己太多选择

    不要给自己太多选择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因为我们相信选择越多,就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过多的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和不确定性。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无数选择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陷入了选择困难症,纠结于不同的

  • 记住别人的好

    记住别人的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就充满了互动和交流。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别人的优点和好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些好处,而只关注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记住并珍惜别人的好,不仅可以加深彼此之间

  • 微笑与修养

    微笑与修养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传递愉悦和和谐的方式。它是一种普遍的语言,无需言语,无需翻译,却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友善和温暖。微笑可以化解尴尬,缓解紧张,让人们更加亲近。而修养,作为一个人的品质和修炼,也能够通过微笑展现出来。修养是指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