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宋江审牛

宋江审牛

收录日期:2025-08-07 13:06:58  热度:10℃

水泊梁山脚下有个杏花村,是当年义军储备粮草的仓库,这里至今流传着一个宋江审牛的故事。

说的是大宋年间,梁山泊头领宋江,一天去杏花村查看粮草储备情况。他们骑马走下山来,突然看到一位老汉在杏树下哭泣。宋江等人下马走向前来问道:“老人家你为什么哭?”老汉抬头见是义军头领及时雨宋江,慌忙跪下叩头。宋江把老汉扶起说:“老人家你有什么为难的事能告诉我吗?”老汉把泪揩干,指着旁边一条又脏又瘦的牛说:“大王,我是来给咱们义军送粮草的,来时借了邻居家一头大骡子,谁知来到后夜里被人用一头瘦牛给换去了,这地方真是雁过拔毛呀!”

宋江听后说:“有这等事。”他仔细端详了一阵那头又脏又瘦的牛,然后对老汉说:“老人家,你别急,把牛给我,三天后你到粮仓大门前来牵你的骡子。”

老汉慌忙叩头谢恩,宋江拉住老汉的手,然后叫身边的义军把瘦牛牵走啦。

宋江等人来到杏花村,许多人看到他们牵着一头又脏又瘦的牛都觉得奇怪,围观的人很多。宋江来到粮仓大门前高声对众人说:“把牛犯押进死牢,三天后我要在此地设公堂审它,大家都可以来听。”说完他又吩咐义军在梁山泊的村村寨寨贴上告示,并对几个义军小头领如此这般地安排一遍。

三天以后,许多人听说宋江要审牛,看热闹的人黑压压的挤满粮仓大门前的场地,那位丢骡子的老汉早就等在那里。

咚咚咚响了三声鼓,新设的大堂上涌出来一队义军,有的持着皮鞭,有的端着刀枪,站立在公堂两旁。宋江板着脸,神情威严地坐在公案前,他一拍惊堂木,喝道:“带牛犯!”

“带牛犯!”义军也都随着喊。

这时两位手持鬼头大刀的义军把又脏又瘦的牛押到堂前。

“跪下,”宋江一声喝斥,两义军将牛腿一别,扑通,瘦牛跪下了。

那头牛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吓得两眼直勾勾的,跪在那里,瑟瑟地发抖。

宋江指着牛说:“可恶的罪牛,胆敢串通你的主人盗走骡子,你可知罪?”

牛瞪着大眼睛一声不吭。

宋江又喝道:“你主人家任哪里,叫什么名字?从实招来!”

牛还是不答话,因为它本米就不会说话。

“拒不回答本寨主的问话,罪加一等!来人。”

宋江又一拍惊堂木:“重打四十皮鞭。”义军们回答:“遵命!”啪啪啪!照着牛屁股就抽起鞭子。

看审牛的人都感到好笑,可是一见堂上的义军们那样严肃认真,也就没有一个敢说敢笑的了。

一会儿义军报告宋江说:“四十皮鞭如数打完!”

宋江看一眼黑压压的人群,然后指着牛说:“听着,大胆的罪牛,本寨主念你初犯,又是从犯,今日从轻发落。”他当场宣布,“立即释放!”

那条又脏又瘦的牛一放开,便蹬蹬的跑起来,转眼没影了。

然后宋江说:“一个时辰之后,继续审理此索。”

宋江等人一退堂,粮仓门前的人象开了锅似的议论开了。

“宋头领这是审的什么案呀?”

“他能把人家的骡子找回来吗?”

“牛都放跑了,还审得出啥来?”

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等着看审理结果的人也有些着急。

这时只听的三声鼓响,审理又开始了。宋江把惊堂木一拍说:“带骡子!”只见一队义军牵着一头又肥又高又大的骡子来到粮仓前。全场的人都议论开了,那位丢骡子的老汉连忙走上前去,仔细的从头到尾看了个遍,高兴的说:“这就是俺借的骡子,没错!”宋江走下台阶对老汉说:“日后再来梁山泊要多加小心,你牵走吧。”老汉感激的流着泪说:“你真是及时雨啊!”老汉连忙跪下,被宋江一把扶起。

宋江的审牛这件事传遍了村村寨寨和义军大营,智多星吴用纳闷地问宋江:“你是怎么审出来的呢?”宋江呵呵大笑说道:“你听过老马识途这事吗,我做了一次老牛认家的事,我把老牛饿了三天又打了它一顿,放了之后,它就急忙忙地就向家跑我就派队随后跟着……。”

这时吴用等人恍然大悟,都称宋江多谋善断。

过了不久,杏花村的一位山民背着荆条上山来找宋江认罪,宋江说:“念你是初犯,又是偷换的,先不办你的罪日后再干偷盗的事,就不能饶恕。”那人连忙叩头谢恩。

从此梁山泊一带再没有人敢办这种事了。

猜你喜欢

  • 紫乌

    染坊的小老板经不住诱惑,染赌上身,输光钱不说,还赔上了漂亮媳妇。后悔的时候,一切晚矣!早先,辽东镇有个开染坊的叫叶青。叶青不但活计做得好,媳妇紫乌长得更是如花似玉,尤其那一头瀑布般飘逸的长发,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染坊对面有个六和酒楼,掌柜刘恒

  • 貂杀

    1。裸身救母东北三省沦陷后,抗日联军活跃在白山黑水的高山密林间,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各地的抗联部队中,以一军一师的卢经昌联队,最是让日本的关东军恼火。日军重金悬赏捉拿卢经昌,不管死活,凡拿到卢经昌的,赏十万元。那年大雪封山,卢经昌悄

  • 锈铜鸡

    栓宝家住在距松林小镇五里远的赵家湾,小伙子长得挺周正,要不是家里穷,早娶上媳妇了。这天,老娘让他挖菜窖。栓宝在村前洼地里,扔掉袖口漏出棉花的破袄,只穿一件打了补丁的白色对襟单褂子,抡开镢头,狠劲地刨开了。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脚下的这片地曾是

  • 两不相欠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城外的一间破茅屋里,住着一户人家,男的叫王兴,女的叫丽娘。小两口男耕女织,日子虽然清苦,倒也自得其乐。到了第二年丽娘就生下一个儿子,小夫妻俩更加高兴了。转眼儿子快半岁了。一天,丽娘烧熟饭菜,正要抱上儿子去给地里的丈夫

  • 失踪的丽妇

    北宋年间,东昌府城南,住有一户仕宦人家,户主姓周名庆玉。周庆玉的父亲在先朝为枢密副使时,曾屡建功绩。在那时,但凡有功官宦,其子女可以荫袭。这样周庆玉就借助乃父享有的权威优势,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知县,庆玉便领着妻子家人从登州进发,前往赴任。时值

  • 射工

    清朝雍正年间,湖南怀化属下麻阳县有个小镇,镇子不大,却有一个让乡人自豪的古迹,是镇上的一座道观。那座道观名叫朝阳观,曾经是座大观。但明末天下大乱时,朝阳观被乱兵烧毁了大半,后来有个邱姓道士四处化缘集资重修,才算稍稍恢复旧观,但规模小了很多,

  • 失踪的李大山

    李利三年前辞去了钢铁公司的工作,来这个燕山深处的小山村,承包了这片荒山,开了生态养殖农庄。每天夜里,一车一车的猪羊往山外运,让村民们很是眼红。这天一大早,大山的媳妇坐在生态养殖农庄门口,连哭带喊:我们当家的昨天晚上没有回家,一定是你们害了他

  • 巧打更

    这天晌午,更夫葛旺在家补觉,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闯进了屋。他起身一看,原来是街面上的混混王五。五爷,有事?葛旺不爱搭理这路人,但不敢明说。嗯。王五哼哼着说,有点儿事要你帮忙。葛旺想了想,说:我就一打更的,能帮您啥忙?王五回身把门带上,凑到葛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