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刘师阁”的传说故事

“刘师阁”的传说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7 16:44:51  热度:10℃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

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

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做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

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做了尼姑。

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家,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重瓣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

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省天彭,山东荷泽等,芳香远播。

猜你喜欢

  •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有人常讲:“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其实这句话本来是“无度不丈夫”。“度”就是度量、气度。没有度量的人不能称为丈夫。有一种说法:“忍让是软弱,你越忍让,人就越欺负你。”其实,能忍让的人是有度量的大人,忍不是软弱而是度量,其人格道德可以使别

  • 从零开始的勇气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不仅善于写作,还擅长绘画。他的书,居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而他的画,也频繁获奖。有一年,他的画参加台湾当代名家画展,被邀展的作品有张大千、黄君壁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而能参加此次画展,也证明作品是很有实力的。刘墉对此有些沾沾自喜

  • 写人仅两笔,做人需一生

    “人”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想写好越不易;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想写好更难。这两笔有一笔没写好,便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生。一笔写成长,一笔写衰老。人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包括思想

  • 享受归零的乐趣

    人生有一种乐趣,叫做“归零”。何谓“归零”?也就是清空过去,把自己心灵的一切清空,不背任何包袱,简单生活,轻松快乐地面对一切,让自己的未来从零开始,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这好比用计算器计数,算完一道题最好回到零的状态,再算

  • 控制

    能控制,也还是放弃好。一位在感情上极度失意者感叹:“一个人一生之中的悲欢离合,如果能由心控制,那就好了。”听到他这样说的人,自然都以为他在异想天开,绝无可能。若是真可以由心控制的话,那么任何人都会只选择一个“欢”字,其余一切皆可不论,离、合

  • 为自己留条退路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执导的《127小时》?那是根据艾伦·罗斯顿的真实故事拍摄的一部电影。一位登山家,独自攀爬世界上最窄的峡谷,不幸被一块落石击中,右手臂夹在巨石和岩壁之间,他用尽方法,都抽不出手臂,眼看干粮饮水用尽,

  • 人生要跳过自己

    进得庙里会发现,每个殿门口都有一道门槛。人生就像这道门槛,须要过得自己过得人。然而人偏偏都要追求完美,于是许多时候,就过不得自己也过不得人。说得再白一点,就是不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和别人也过不去。譬如画家,要求自己的画从构图、用色、立意都完

  • 释怀的境界

    释怀,是一种境界。所有的不痛快,不管是谁制造的,我都释怀。我只想拥有释怀后的轻松怡然。不是你的,你尽早释怀;无法得到的,也需要释怀。这样,你才有胸怀,去追求和拥抱属于你的世界。胸襟之宽广,重要的不是发掘和拓展,而是从容的释怀。要问释怀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