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上腹

  • 胰腺癌

    胰腺癌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

  • 病毒性肝炎

    转氨酶就是在肝细胞内制造的一种重要的酶,它在氨基酸代谢及构成蛋白质、脂肪和糖三者相互转化的关系上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谷丙转氨

  •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以儿童、青少年多见,农村比城市多见。随着卫生设施的改善,肠道蛔虫病较少,使本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本病的临床表现:1.突然阵发性上腹钻顶样痛,间歇期宛如常人。2.绞痛时伴恶心、呕吐,可吐蛔虫。3.后期有胆管炎及各种并发症表现。4.

  • 胆管癌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胆管癌可分为肝门部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和下段胆管癌3个类型。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普通尸检的0.01%~0.46%,肿瘤病人尸检的2%,胆道手术的0.3%~1.8%。在欧美胆囊癌为胆管癌的1.5~5倍,日本的资料则胆管癌多于胆囊

  • 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伴随脾脏肿大及血细胞过度消耗的临床综合症。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综合症,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的诊断名称。我们这里所谈及的脾脏,和中医经常提及的“脾”不是一回事。传统中医理论中的脾虽属五脏之一,但并非一个实质性的器官--在身体上是找不到的,理论上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 白线疝

    腹白线疝(hernia of white line)是指腹腔内脏经腹白线脱出腹外,是一较少见的腹壁疝。发生于脐上的白线疝又称上腹部疝,发生于脐下的白线疝则称下腹部疝。由于脐上白线较宽,脐下白线狭而坚固,因此白线疝好发于脐上,且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尤其两者中点者居多。 

  •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是指妊娠期并发的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外科的常见病种,仅次于阑尾炎,占第2位。胆囊炎的发病与结石堵塞胆管及细菌感染有关。

  •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在欧美国家发病率相对较高,在我国其确切发病率和患病率尚

  • 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源于胰腺多能神经内分泌干细胞的一类肿瘤,临床少见,症状复杂多样,可由良性逐渐发展成恶性,病程缓慢,易与内分泌原发疾病相混淆,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普遍不足,误诊和漏诊常见,容易导致病人长期误诊误治,甚至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胰腺内分泌肿瘤人群发病率约在(1~4)/10万,仅占胰腺肿瘤的

  • 妊娠合并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的最常见原因。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0.8%-17.8%,临床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和输血传播型肝炎7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