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中医内科

  •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病证名。多由肾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亦虚;亦有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遂致肾阳亦虚者。二者往往又互为因果。症见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肢体浮肿,甚则腹满臌胀,舌淡胖苔白滑,脉虚大或细弱。治宜温补脾肾。脾肾阳虚,病证名。由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

  • 伏暑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喂养》:“若伏暑之鞍,又宜急卸。”病名。发于深秋至冬月。伏暑的发生,一般认为是感受暑湿之气,迨至深秋或入冬,复感当令之邪而诱发。 

  • 盗汗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

  • 多汗症

    多汗,即汗腺分泌过多,称多汗,可分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可见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过多,婴儿于寒冷季节包裹过多,可致闷热综合症,或体内供热和产热过多(如快速进热食、剧烈运动后),紧张、恐惧等等。此时多汗为机体调节体温所需,故称之为生理性多汗。

  • 地图样舌

    地图舌(geographic tongue)又称游走性舌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慢性、浅表性、剥脱性局限性舌炎,可能为常染色显性遗传,属中医药斑舌范畴,多因阴虚,虚火上升所致,与沟纹舌相关,有时沟纹舌一些年后可发展为地图舌。发病率约为2%,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亦有发生,女性多于男性。

  • 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是肝血不足所产生的病证,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及相关脏器失养为特征。本症为肝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虚劳、眩晕、不寐、雀盲、月经不调以及西医的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 过敏性荨麻疹

     过敏性荨麻疹是过敏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过敏原导致机体出现特异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最终导致身体出现荨麻疹症状。过敏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突发瘙痒,随即出现成片鲜红色或苍白色的风团,且发病较快,发病时迅速发满全身,相对治愈也较快,数小时后即可消退,但旧的风团刚消去,新的风团又赶来了,此起彼伏,

  • 梅毒

    梅毒是一种性病,由梅毒螺旋体的病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由德国的霍夫曼和谢文定在1905年首先发现,是一种呈现柔软纤细的螺旋体,有如金属刨花,因透明不易染色,又称为苍白螺旋体。梅毒与肺结核、麻风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主要由性行为感染,也可由输血感染,而妇女怀孕时感染梅毒,可能由胎盘传染给胎

  • 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通过以按蚊为主要媒介传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疟疾在我国古代也称为瘴气,国外称malaria,为意大利文mala(不良)与aria(空气)二字合成。本病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即: 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