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偏方>冬季咳嗽食疗偏方

冬季咳嗽食疗偏方

收录日期:2025-08-07 16:44:42  热度:5℃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矗中医学里的“气”,既包含着身体内部运转着的营养性精微物质,也指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状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气”或“血”出现了不正常状况,即所谓“气郁结”或“血瘀滞”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玻对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医学认为也是由于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忧郁,或者外邪(也就是外部致病因素)的侵犯,以及机体衰老、饮食起居的影响等等,引起体内气血郁结瘀滞,最后诱发肿瘤。另外,人体内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积累在身体里面,或者内脏功能的失调、紊乱等等,都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病因。
瘤的定义,据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这本医书的记载,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为什么会有这个名称?这是由于到恶性肿瘤质地坚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象岩石一样,所以称为“岩”。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现在流传的中医文献里,最早记载到“癌”字的,是十二世纪的《卫济宝书》。而最先对癌的特征作简明叙述的,是公元1264年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书中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并且指出它“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
对于肿瘤的某些主要症状和发展,历代中医文献曾经有过相当正确的描述,不少还抓住了要点。《诸病源候论》记载:“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这段话是说,良性肿瘤是逐渐长大的,没有痛痒症状,经过较长时间以后,可能长得很大,不能消退,但不会危及人的生命。中医学对乳癌的论述,历代的资料很多。公元16l7年的《外科正宗》对乳癌的描述尤其具体,书中说当乳癌起初象豆子、棋子大小的时候,可能两、三年没有痛痒,渐渐长大以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再发展的时候好象许多栗子堆在一起,
患病的部位会逐渐地变色、溃烂、发臭、凹陷的部位象岩穴,凸起的部位象莲子;以后甚至发生钻心一样的疼痛。到身体出现衰竭的时候,就很难治好了。
乳癌是妇女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肿瘤,但是少数男子也有患乳癌的。在17世纪初,明代一部叫做《证治准绳》的医书中,记录了一例男性乳癌的病例。这个病人在发病之前,曾经因为几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上而闷闷不乐。后来,发现左侧乳头常常有小量分泌液流出,不久乳头旁出现肿块。由于没有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肿块增大、溃破、变成岩穴之状。这些记述,基本上符合乳疡的症状和演变。
另外,历代中医文献还记述了喉癌、食道肿瘤、胃肠道肿瘤、甲状腺肿瘤、皮肤肿瘤等。中医学虽然早已认识到有些肿瘤是属于难治之症,然而对肿瘤并不是束手无策。除了重视对全身的整体治疗外,还包括针对肿瘤病变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割除的措施。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到,对肿块这类病症,是采用促使它消散的的治法。1700多年前的名医华佗,对于腹内的结块,在使用针刺术和药物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给患者施行全身麻醉,采用手术割除医治。这些结块,很可能包括了某些肿瘤在内;公元7世纪《晋书》里写道:“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这是最早明确记录采用开刀切除眼部肿瘤的病例。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首乌酒(三)

    【酒方名】首乌酒(三)【来源】《偏方大全》【配方】生何首乌或夜交藤适量,白酒适量。【制法】将首乌切细,以60度白酒浸泡于磁瓶中,密封,隔水炖3-5小时即成。【主治】瘰疬结核症及各种痈疽肿毒。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

  • 薯蓣酒

    【酒方名】薯蓣酒【来源】《本草纲目》【配方】薯蓣粉。【制法】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主治】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

  • 薯蓣酒(二)

    【酒方名】薯蓣酒(二)【来源】《本草纲目》【配方】薯蓣1000克,米1000克,曲适量。【制法】薯蓣压粉,米煮半熟沥干,曲压细末,合在一起拌匀,入坛内密封,注意保温,令发酵,10日后启封,即可饮用。【主治】诸风眩症。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

  • 薯蓣酒(一)

    【酒方名】薯蓣酒(一)【来源】《本草纲目》【配方】薯蓣50克,山茱萸30克,五味子30克,人参30克,白酒3斤。【制法】将上药入酒内,浸泡10日后服用。【主治】诸风眩运,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腰酸,耳鸣。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

  • 薯蓣酒方

    【酒方名】薯蓣酒方【来源】《太平圣惠方》【配方】薯蓣、山茱萸、白术、五味子各八两,防风(去芦头)十两,人参(去芦头)、丹参、生姜各六两。【制法】上都细剉,以生绢袋盛,用清酒三斗,入瓷瓮中,浸七日开。【主治】治头风眩,不能食,补益气力。注意:

  • 术膏酒

    【酒方名】术膏酒【来源】《普济方》【配方】生白术一石五斗(洗净捣取汁三斗煎取半),青竹三十束别三尺围,各长二尺五寸径一寸(烧取沥三斗煎取半),蔓荆子二十五束别三尺,围各长二尺五寸,径头二寸,(烧取沥三斗煎取半),生五加皮根(净洗讫于大内以水

  • 术酒(二)

    【酒方名】术酒(二)【来源】《本草纲目》【配方】术(去皮捣)三十斤。【制法】以车流水三石,渍上药三十日,取汁,露一夜,浸曲、米酿成。【主治】一切风湿筋骨诸病,驻颜色,耐寒暑。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

  • 术酒(三)

    【酒方名】术酒(三)【来源】筋骨诸病为感受风寒湿邪或肝肾不足所致的筋骨疼痛,腰膝软弱无力,以及手足拘挛等疾患的总称,治疗此类疾患的药酒多具疏风散寒除湿,舒筋通络缓急,滋补肝肾等功能。常用虎骨、羊胫骨等祛风湿、补肝肾之药为主,如羊【配方】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