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偏方>中医凸显疗效的中药补血术

中医凸显疗效的中药补血术

收录日期:2025-08-07 17:52:41  热度:5℃

熟地黄
熟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含有地黄素,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和氨基酸等成分,有强心和降血糖的作用,以体大、质重、切断面油润乌黑,味甜者为佳。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甘,功能滋阴补血,适用于血虚及肺肾阴虚,腰膝痿弱,劳嗽骨蒸,,月经不调,耳聋,目昏等症。
若水煎,每剂用量9—24克,水煎内服。若酒浸,浸于米酒或白酒中,20日后可服用,每次卜3汤匙,1口2次。
平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以及胸脘胀满,舌苔厚腻之疾湿盛者忌用,又忌与萝卜、葱白、薤白同食。
阿胶
阿胶为驴皮经过漂泡去毛后,加冰糖等配料熬制而成,为补血滋阴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养血滋阴,补肺润燥,强健筋骨,添精固肾,抗衰延年,内含胶质、钙、硫等,能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形成,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有助血清中钙的存留,有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的作用,能用于抗刨伤性休克1。
中医认为,其性乎,味甘,功能补血和血,滋阴润肺,可用于贫血、心悸、燥咳、咯血,崩漏、先兆流产、产后血虚、腰痿无力等症。
用量:6-15克;但不能直接入煎,须单独加水蒸化,再人汤液中服,称烊化服。但本品性质滋腻,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忌用。
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为常用的滋补强壮药;内含蒽醌类(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卵磷脂,淀粉,粗纤维等;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卵磷脂有强壮神经作用,有缓泻作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苦、甘、涩,功能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悦颜色,增气力,并能抗衰延年,令人有子,主要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腰膝软弱,肢体麻木,筋骨酸痛,梦遗滑精崩漏带下等。
用量:每剂卜15克,脾虚泻泄及痰湿患者忌用。
温馨提示:
       为您提供最新的内科偏方,妇科偏方,儿科偏方,男科偏方相关咨询,想了解更多精彩的健身文章,请点击返回偏方专题。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咽喉肿痛蔬果食疗

    咽喉肿痛蔬果食疗2008年12月26日来源:康易网WWW.511511.COM咽喉肿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选用一些蔬果食疗方也有辅助治疗效果,可加速疾病康复。1、雪梨3个,捣烂,加蜂蜜50克,水煎服,1日分两次服。2、鲜荸荠200克,洗净

  • 咽喉肿痛详解及刮痧疗法

    字号:大中小[概述]咽喉肿痛是口咽部和喉咽部病变的一个主要病证。本证包括咽部粘膜炎症和淋巴组织炎症,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腺炎。[病因病机]1、风热外袭外感风热,邪毒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搏结咽喉。2、肺胃实热外邪入里化热,或肺胃热盛,

  • 咽喉肿痛宜食和忌食的食物

    咽喉肿痛宜食和忌食的食物【咽喉肿痛宜食】1.无花果无花果性平,味甘,能清肺、消肿痛、解热毒,咽喉肿痛者宜食之。2.荸荠荸荠性大凉,味甘,入肺胃经,对风热咽痛。或肺火胃热咽痛均宜。3.胖大海胖大海性凉,味甘淡,能清肺热、利咽喉.对风热喉痛或肺

  • 咽喉肿痛宜食物品

    患有咽喉肿痛者,宜吃以下食物。橄榄入肺胃经,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作用。《滇南本草》说它:“治一切喉火上炎”。《本草纲目》亦载:“治咽喉痛,咀嚼咽汁。”《王氏医案》有“青龙白虎汤”,是用来“治时行风火喉痛,喉间红肿,鲜橄榄、鲜萝卜,水煎服

  • 咽喉肿痛之中医疗法

    喉者为生气出入之门户,受病则危须臾迫不及待须明辨病源及患者之虚实痰火寒热之毒,依四诊之望闻问切分辨,更可藉由脉象为依据来区别用药。1.脉洪大而实,其人气粗而躁,此为有余之证,用药以散风下气清火消痰。散之以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紫苏主之。下

  • 一次即可治愈的关节炎治疗偏方

    用料:鲜生姜250g红糖150g黄酒适量炮制及使用方法:每晚睡觉前将鲜生姜取汁(用榨汁机榨汁,也可放入臼中捣后用纱布过虑取汁),与黄酒、红糖一起入锅渚沸,待放温(温度以能饮用为度,越热越好,以利于发汗)后饮用,每晚约300g(刚好一大碗)。

  • 一年之中农民伯伯容易患上的病

    春季药方:(1)上午:农人出门工作,可带一尺长的甘蔗,饥饿时可充饥。(2)下午:农人出门工作,带一尺长甘蔗,在四点左右吃下,可补血又充饥,胃部又不会受苦。(3)睡前:吃些龙眼干,可防治胃痛,骨头酸痛。夏季病因:夏天农人最辛苦,天气热,饭难吞

  • 医家秘传气功

    医家秘传气功黄润田通元既济功适用范围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偏、正头痛,耳鸣,眩晕,健忘,失眠,记忆力减退,郁闷心烦,易怒易躁,情志不畅,易哭易笑,气血双亏,上热下寒,腰背酸痛,足膝酸软,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糖尿病,肝炎,胆病,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