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偏方>高血压的偏方2

高血压的偏方2

收录日期:2025-08-07 21:55:03  热度:4℃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肌炎)所遗留下来的心脏病变,以心脏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即风湿性心瓣膜病或简称风心病,为国内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玻患者多为20~40岁青壮年,女性较多。常见的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病变。
[临床表现
风湿性心瓣膜病常见的并发病有下列几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维性颤动、血管栓塞、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急性充血或肺水肿、肺部感染等。其中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致死原因。风湿性心脏病有如下几种并发症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
这是风湿性心脏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发生于50%-75%的患者。在青少年,风湿活动常为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年龄较大者,主要由于瓣膜病变所致长期心脏负担增加,以及以往风湿性心脏炎引起的心肌损害所引起。女性中,妊娠和分娩常为主要诱因。
二、心房颤动
此症并发于30%-40%左右的慢性瓣膜病患者中,主要见于晚期二尖瓣狭窄。出现前往往先有房性过早搏动,心房扑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后转为持久性。一旦出现心房颤动后,心尖区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减轻,收缩期前增强消失,但第一音亢进和二尖瓣开放拍击音仍然存在。心房颤动的出现常为诱发心力衰竭及栓塞的重要因素。但亦有发生心房颤动后仍可生活达25年之久的患者。
三、亚急性细茵性心内膜炎
约占6%-10%,大多在瓣膜病的早期,以成人占绝大多数,小儿较少。草绿色链球菌仍为主要的致病菌,但其他细菌如肠球菌、产硷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比例较以往增多。高度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极少发生,较多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合并有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四、栓塞
栓塞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左心房扩张和郁血,最易产生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起动脉栓塞(约5%-10%),其中以脑动脉栓塞最多见,其他可达四肢、肠、肾、脾等处。左心房如有大块血栓形成,可阻塞二尖瓣口而发生昏厥,周围脉搏消失和对称性四肢末端缺血或坏死。此外,在长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栓子可来自右心房或周围静脉,导致肺动脉栓塞。栓塞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五、急性肺水肿
这是高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抢救往往致死。患者突然出现严重阵发性呼吸困难、紫绀、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内满布湿罗音。往往由于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感染、妊娠或分娩、心房颤动或其他异位性心动过速发作而诱发。上述诱因都引起心动过速,导致左心室舒张充盈期的缩短和左心房压的升高,因而使肺毛细管的压力增高,血浆渗到组织间隙或渗入肺泡内,引起急性肺水肿。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肝癌方十三

    斑蝥500个,陈皮500克,糯米5000克。将糯米洗净干净,沥干,加入斑蝥后置锅内用微火炒至焦黄,拣去斑蝥,糯米研碎,另将陈皮研粉,混合均匀。口服首用量每次10---15克,每日3次,维持量每次5--6克,每日3次,于饭后温开水冲服。本方为

  • 肝癌方十四

    蟾蜍、天龙、儿茶、龙葵、藤梨根、山豆根、夏枯草无剂量。各药共研细末,加人辅料后,压制成片剂,口服,每日3次。本方为上海市启东县肿瘤防治小组治疗肝癌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 肝癌方十五

    水蛭、虻虫、地鳖虫、壁虎、蟾皮。炼蜜为丸,每丸4。5克,每服9克,每日2次。本方为上海市人民医院治疗肝癌验方,功能益气活血,清热化浊。

  • 肝癌方十一

    冰片15克,白酒适量。将冰片溶水白酒中,装瓶备用,需要时用棉棒蘸此药酒擦涂疼痛部位,约10---15分钟见效。本方源于《山东中医》杂志1982.2期,功能活血散结止痛。

  • 肝癌方四

    八月札、石燕、马鞭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日用抗癌药物手册》,功能疏肝理气,活血解毒,适用于肝痛。

  • 肝癌方五

    木鳖子去壳3克,独头蒜、雄黄各1.5克。杵为膏,入醋少许,蜡纸贴患处。本方源于《普济方》,功能散血清热,除痈消痞,适用于肝癌疼痛。

  • 肝癌方一

    鸡骨草30克,田螺250克。先用清水养田螺24--28小时,勤换水以去除污泥,取田螺肉洗净,与鸡骨草一起作汤,佐餐食用。本方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民间常用于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早期肝癌的防治。

  • 肝癌民间偏方

    肝癌民间偏方多发性肝癌,是指肝脏肿瘤不是一个,是多个,目前手术加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肝癌最好的治疗方法质子治疗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