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偏方>小儿夜啼的各种民间偏方

小儿夜啼的各种民间偏方

收录日期:2025-08-07 15:01:16  热度:9℃

小儿夜啼
[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
奉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方六]
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
本方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方七]
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将2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惊啼哭。
[方八]
葛根5克,蜂蜜适量。葛根研粉,开水冲泡,加入蜂蜜饮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有助于小儿安睡。
[方九]
大茴香、小茴香、锦文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苦参酒(一)

    【酒方名】苦参酒(一)【来源】《证治准绳》【配方】苦参150克,露蜂房15克,刺猬皮(酥炙)1具,曲150克,黍米1.5公斤。【制法】将上药共研粗末,用水2.5公斤,煎汤至500克,去渣,浸曲、米相拌,如常法酿酒,酒熟压去糟,收贮备用。【主

  • 苦参酒方

    【酒方名】苦参酒方【来源】《圣济总录》【配方】苦参(去上皮心剉)二斤,露蜂房(剉)五两。【制法】上二味,用水三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浸法曲三斤。经三宿,炊黍米二斗,酝如常法。【主治】治白癞。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

  • 苦参酿酒方

    【酒方名】苦参酿酒方【来源】癞病又名“大风”、“疠风”、“大风恶疾”、“癞大风”、“大风癞”、“大麻风”、“麻风”。本病为慢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因体虚感受暴疠风毒,或接触传染,内侵血脉而成。初起患处麻木不仁,次成红斑,继而肿溃无【配方】苦参

  • 苦参天麻酒

    【酒方名】苦参天麻酒【来源】【配方】苦参500克,露蜂房75克,天麻80克,白藓皮200克,曲750克,黍米5公斤。【制法】将上药用水7.5公斤,煮取1半,去渣,浸曲,经3宿,炊米醢如常法,酒熟压去糟渣,贮存备用。【主治】遍身白屑,搔之则痛

  • 苦参酝酒方

    【酒方名】苦参酝酒方【来源】《太平圣惠方》【配方】苦参五斤,露蜂房五两,猬皮一具。【制法】上诸药,细剉,以水三,煮取一,去滓,浸细面五斤,炊秫米三拌如常酝法,酒熟,压去滓糟。【主治】治周身白点,如脂如榆荚,搔之白屑落,或痒或痛,色白渐展,世

  • 苦酒汤方

    【酒方名】苦酒汤方【来源】以下介绍宋代《宋济总录》的苦酒汤方,本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汤汤主之”。“咽中伤,生疮”:即咽部溃烂,是痰热相结之故。“苦酒”:据后人考证系【配方】半夏(

  • 苦酒絮裹足方

    【酒方名】苦酒絮裹足方【来源】《圣济总录》【配方】苦酒一斤半。【制法】取衣絮,内苦酒中,煮令温。【主治】治霍乱转筋入腹。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

  • 昆布海藻浸酒

    【酒方名】昆布海藻浸酒【来源】《普济方》【配方】昆布(洗去咸味)、海藻(洗去咸味)各一斤。【制法】上细切,好酒一升,浸七日。【主治】疗颈下卒结硬核欲成瘿。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