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偏方>用中药预防流行性感冒

用中药预防流行性感冒

收录日期:2025-08-07 18:56:27  热度:7℃

患者范某,男,52岁,农民。背部恶寒月余,口干,但饮水少,喜热饮,晨起口微苦,痰多易咯,饮食尚可,小便可,大便溏,舌淡白、胖大,有齿痕,苔白,脉弦滑,以手触其肩胛下角偏上处,约手掌大的范围有冰凉感。否认近期感冒病史,无发热。听诊显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因患者口干少饮,喜热饮,痰多易咯,便溏,舌胖大有齿痕,脉弦滑,脉症合参,辨证属脾阳不足,水气上犯之痰饮。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茯苓20克,白术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葛根10克,生姜5片。10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注意御寒保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服药后,患者背部恶寒明显减轻,其他不适症状亦有好转。药已见效,故采取守方之法,连续服用1月后,患者电话告知“背部已经不感到凉了,但是感觉嗓子还有痰,其他没有不舒服的”。笔者嘱其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桔梗10克,半夏10克,继续服1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按:本例患者属《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是脾阳不足,水饮泛溢,停留心下所致。清代李珥臣于《金匮要略广注》中亦有论及“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故心下留饮,则阴寒气彻于背,而阳气衰息,背寒冷如手大也”,此“心下”指胃与胸膈之处。背部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之处,心之俞穴在背部,饮留心下,寒饮注其俞,阳气不能展布,影响督脉温煦功能,故背部寒冷如手大。病机为饮阻心下阳气,背俞穴失于温煦。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以温运脾阳,补气行水为主,从而达祛痰饮、通经络而诸症得消的目的。处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体现了《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15条“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法,其中茯苓淡渗利水,化饮降浊,为治饮病之要药;桂枝辛温通阳,振奋阳气以消饮邪,两药合用可温阳化饮;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气;葛根升阳,舒筋脉;生姜温阳化痰。复诊则参入桔梗、半夏加强化痰的力量,且桔梗载药上行,直达病所。诸药为伍,共奏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治雀斑常用的偏方5

    旋复花若干。将族复花检去杂物,去除梗叶,筛净泥土,研成细粉备用,用时洗脸。本方适用于雀斑,亦可使皮肤润泽、驻颜。

  • 治雀斑常用的偏方6

    白檀香、浆水适量。将白檀香捣磨成汁,浆水制法是:将煮熟的小米,浸泡在冰水中五、六天,至生出白色泡沫时,滤出备用。每晚用温浆水洗脸,毛巾擦干,然后在雀斑局部涂上檀香汁,第二天晨起擦去。本方对雀斑有效。

  • 治雀斑常用的偏方7

    桃花、冬瓜仁各等分,蜂蜜适量。将桃花阴干,研成细粉,冬瓜子去壳,研末,加入蜂蜜调匀,夜晚以此蜜敷面,每晨起洗净,每天1次。本方理气活血,润养祛斑,对雀斑有效。

  • 治雀斑常用的偏方8

    茵陈20克,生地榆、老紫草各15克,赤芍10克,地肤子、土茯苓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凉血,消斑美容,适用于雀斑。

  • 治雀斑常用的偏方9

    鲜芹菜根60克。切碎,用水浸泡24小时,过滤后取汁洗脸,每日早、晚各洗1次。本方对雀斑有效。

  • 治雀斑常用的偏方验方

    雀斑雀斑因形似麻雀卵上的斑点而得名。其好发于颜面,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如针尖或米粒大小,呈棕褐色或黑色斑点,不高出皮肤表面。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火郁于细小脉络的血分中,复受风邪侵袭,风火之邪相而引起,亦可因禀赋不足,肾水不能荣华于面,浮火结

  • 治雀斑方1

    新鲜茄子一个,切成片擦患处,每日3-5次,连擦数日可见效。

  • 治雀斑方2

    将西红柿揉汁,加甘油一匙,用其混合液洗脸,每日2-3次,每次洗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长期使用,雀斑逐渐变淡,以致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