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偏方>治疗小儿发热偏方

治疗小儿发热偏方

收录日期:2025-08-07 15:33:32  热度:5℃

引起发热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多由细菌和病毒引起,霉菌、支原体、寄生虫感染等也可引起发热。常见疚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脑膜炎、肠炎、肝炎、心内膜炎等。
2、非感染性发热:常由组织破坏或坏死(如白血并恶性肿瘤、急性溶血、大面积烧伤等)、结缔约织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温热、类风湿并药物热、疫苗注射后等)、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惊厥、瘫痫持续状态、大量失水或失血等)、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如暑热并颅内肿瘤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感染后低热、功能性低热等)、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方一
[药物组成]生石膏(打碎)100克,麻黄3克,桂枝2克,炙大黄5克。
[适应证]小儿高热。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方二
[药物组成]青蒿10克,银柴胡10克,丹皮10克,白薇10克,野菊花15克,大青叶10克。
[适应证]小儿各种发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或化脓溃烂。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药液,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三
[药物组成]青蒿50克,石膏50克,燕子泥50克,滑石50克,茶叶20克,冰片20克。
[适应证]小儿高热。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甘油和蛋白适量调成浆糊状,外敷于神阙穴(即肚脐内),上盖纱布,保持一定湿度。冬季可用鲜葱泥调敷,夏季可用鲜丝瓜叶捣烂调敷。
出处:《中国中医儿科金方选编》。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化脓性乳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热毒内盛。【治法】化痰开郁,散瘀解毒。【方名】栝蒌散。【组成】栝蒌实60克,败酱草15克,细辛15克,炮干姜15克,姜炙厚朴15克,炒桔梗15克,人参15克,防风15克。【用法】上为散,水煎服,不拘时候。【出处】《

  • 急性睾丸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湿壅聚。【治法】温阳散寒,行气散结。【方名】温阳消散汤。【组成】制附片30-60克,干姜30-60克,白芍30克,甘草30克,大黄10克,桂枝10克,细辛10克,路路通10克,橘核10克,当归10克。【用法】水煎

  •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秘方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称血源性骨髓炎是指骨质各组成部分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感染。病变可侵及骨髓、骨皮质及骨膜。本病破坏性大,发展快。多发生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中医学称为“骨疽症”,并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命名各异。大腿外侧的称为“附疽症”,

  • 急性淋巴结炎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辨证】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炼液成痰,痰火上升,结于颈部。【治法】散结消瘰。【方名】独味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12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杨铎方

  • 急性淋茵性尿道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湿热毒邪。【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止痛。【方名】土茯苓通淋止痛汤。【组成】土茯苓100克,苦参20克,虎杖30克,夏枯草30克,栀子15克,元胡15克,萆解30克, 匾蓄3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

  • 急性乳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气滞血瘀,乳汁结聚,蕴而成毒热。【治法】活血化瘀,清热散结。【方名】血竭瓜蒌汤。【组成】血竭1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青皮15克,公英15克,丹参15克,瓜蒌50克,金银花25克,柴胡10克。【用法】水煎服,

  • 急性血栓性深静脉炎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辨证】热壅络脉致瘀。【治法】清泄络脉之热。【方名】清营解瘀汤。【组成】益母草60-100克,紫草15克,紫地丁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生甘草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奚九一方

  • 肩关节周围炎的秘方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损伤或外伤引起关节软骨退变脱落,关节囊,滑膜、韧带及肌肉萎缩等病理改变为特征的疾玻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受限。中医称漏肩风”、也称冻结肩”。一、未病先防本病预防当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