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九日谒心所陈先师墓
明 · 邓云霄
花落啼鹃出远林,洞门松桧郁春阴。
绛纱尚忆传经日,白发长悬立雪心。
东郭人亡孤冢寂,西洲泪尽故情深。
欲携玉尺占佳气,青紫峰前土似金。
绛纱尚忆传经日,白发长悬立雪心。
东郭人亡孤冢寂,西洲泪尽故情深。
欲携玉尺占佳气,青紫峰前土似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后九天,诗人前往拜谒已故先师墓地的情景。首句“花落啼鹃出远林”,以花落和啼鹃渲染了一种哀伤而静谧的氛围,暗示着对逝者的怀念。接着,“洞门松桧郁春阴”一句,通过描写洞门内外松树桧柏在春日里的茂盛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不朽。
“绛纱尚忆传经日,白发长悬立雪心”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先师传授知识、坚守学问精神的深深敬仰。这里“绛纱”可能指代古代学者的服饰,而“传经日”则暗含了先师传授经典学问的日子。“白发长悬立雪心”则进一步强调了先师的坚韧不拔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东郭人亡孤冢寂,西洲泪尽故情深”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拜谒先师之墓。东郭之人已逝,墓冢显得孤独寂静,而诗人内心的情感却异常深厚,泪水已尽,但对先师的怀念之情却更加深切。
最后,“欲携玉尺占佳气,青紫峰前土似金”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某种象征物(玉尺)来预卜墓地周围的吉祥之气,同时也暗示了对这片土地价值的肯定,或许暗含了对先师墓地所在之地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逝去先师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精神品质的崇高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