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蚕姑火龙词四章(其一)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火之龙兮,云弗从,雨弗降。
三眠始,三眠终。
三眠始,三眠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神秘而古老的仪式,以"火之龙"为核心,象征着对蚕神(蚕姑)的祭祀。"云弗从,雨弗降"暗示了在举行祭祀时,天空并未配合降下雨水,可能寓意着对丰收的期待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三眠始,三眠终"则可能指的是蚕的生命过程,"三眠"是指蚕经历三次休眠后吐丝结茧,这里可能暗指祭祀活动的周期性,或者是对蚕神蚕丝之神的崇敬。
整体来看,这首诗简洁凝练,富有象征意义,体现了元末明初杨维桢作品中常见的神秘主义和自然崇拜元素。
词语解释
三眠的意思:蚕初生至成蛹,蜕皮三四次。蜕皮时不食不动,成睡眠状态。第三次蜕皮谓之三眠。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 吴 地桑叶緑, 吴 蚕已三眠。” 宋 惠洪 《次韵曾英发兼简若虚》:“弟兄骏气驥堕地,自怜老欲蚕三眠。”《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北蚕三眠,南蚕俱是四眠,眠起饲叶,各要及时。”指柽柳(即人柳)的柔弱枝条在风中时时伏倒。《三辅故事》:“ 汉 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故柽柳又称三眠柳。 明 徐渭 《子侯芳园》诗:“未羡三眠柳,那论并萼莲。” 清 陆求可 《殢人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