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闽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诗韵寄谢惠书及诗
宋 · 杨万里
宣城讯后忽年馀,闽水风来又岁除。
人品只今推正始,诗声何止过黄初。
岂无天上同朝友,不寄山中半纸书。
珍重故人多问我,鬓毛半脱齿全疏。
人品只今推正始,诗声何止过黄初。
岂无天上同朝友,不寄山中半纸书。
珍重故人多问我,鬓毛半脱齿全疏。
注释
宣城:地名,指宣州。讯后:分别之后。
闽水:福建省境内的河流。
正始: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个时代,以文学和哲学繁荣著称。
黄初: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岂无:难道没有。
同朝友:朝廷中的朋友。
半纸书:简短的书信。
珍重:重视,看重。
故人:老朋友。
鬓毛半脱:两鬓斑白。
齿全疏:牙齿脱落很多。
翻译
在宣城分别后已过了一年多,福建的风又吹过新岁的门槛。如今人们推崇的是正始时期的人格,我的诗歌声名岂止超过黄初年间。
难道没有天上的同僚朋友吗?为何不寄来半纸书信问候。
珍惜旧友常常询问我近况,如今我已两鬓斑白牙齿稀疏。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和闽漕傅安道郎中送毛平仲诗韵寄谢惠书及诗》。诗中的意境和语言运用都体现了诗人的深厚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句“宣城讯后忽年馀,闽水风来又岁除。”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描述,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这里的“宣城”和“闽水”都是地名,但在诗中被用来营造一种时间流转、年华老去的情怀。
接着,“人品只今推正始,诗声何止过黄初。”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赞誉,认为其人品如同古代的圣君,而诗歌声势更是超越了历史上的伟大。这里通过“正始”和“黄初”的历史时期来强调这种评价。
中间两句“岂无天上同朝友,不寄山中半纸书。”表达了一种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设想着是否有同在天庭的友人,却又无法通过书信与他们交流,这里的情感是深切而复杂的。
最后,“珍重故人多问我,鬓毛半脱齿全疏。”则是对过往美好记忆的一种珍惜,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带来的身体变化——头发半脱、牙齿稀疏的无奈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时光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杨万里在此诗中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文字功底,更透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怀念过往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