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知郡史监丞鹿鸣宴诗
宋 · 方岳
文物声明极盛秋,傅岩人不待形求。
笔扛龙鼎雄豪在,手拔鲸牙汗漫游。
温饱定知非雅意,治安谁与借前筹。
老予曾到慈恩顶,更放诸贤出一头。
笔扛龙鼎雄豪在,手拔鲸牙汗漫游。
温饱定知非雅意,治安谁与借前筹。
老予曾到慈恩顶,更放诸贤出一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文物:古代文化遗产。极盛:非常繁荣。
傅岩:古代地名,以产石闻名。
人不待形求:人们不再单纯依赖物质形态来寻求。
笔扛龙鼎:书法笔力如同扛起龙鼎。
雄豪:雄壮豪迈。
手拔鲸牙:形容技艺高超,轻松应对艰难之事。
汗漫游:自由自在地游历。
温饱:基本生活需求。
非雅意:不是高尚的追求。
治安:社会秩序和安全。
前筹:先前的策略或智慧。
慈恩顶:指慈恩寺的顶部,可能象征学问或精神高峰。
诸贤:众多贤能的人。
出一头:超越众人。
翻译
文物繁盛如秋景,傅岩之人无需外求书法笔力如龙鼎般雄浑,豪情洋溢游刃有余
温饱虽好并非高尚追求,安定之道何处寻觅先贤智慧
我曾登临慈恩寺之巅,愿让贤者们超越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大的秋季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景,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聚会之盛况。开篇“文物声明极盛秋,傅岩人不待形求”两句,通过对比古代大儒孔子、颜回等人的高风亮节,表明诗人对于当前文化艺术繁荣景象的赞赏与期待。
接下来的“笔扛龙鼎雄豪在,手拔鲸牙汗漫游”四字,生动地描绘了文人墨客们挥毫洒墨、笔力千钧的英姿飒爽,他们或是书法家,或是诗人,或是画家,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才华。
“温饱定知非雅意,治安谁与借前筹”两句,则转换了语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理想。诗人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并不代表精神上的满足,而是要在治国安邦中寻找更深层次的意义。
最后,“老予曾到慈恩顶,更放诸贤出一头”两句,诗人以自谦之词,表达了自己对文化艺术界的贡献。慈恩顶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或文化象征,而“更放诸贤出一头”则意味着诗人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为后世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
整首诗通过对当前文物盛况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与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