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道中望峡口积雪(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涨海冲寒片席斜,惊看积素乱朝霞。
西风不为频飞叶,南雪何因亦作花。
欲曙羚羊疑落月,初晴郁水失平沙。
炎方天气年来异,梅蕊那能当物华。
西风不为频飞叶,南雪何因亦作花。
欲曙羚羊疑落月,初晴郁水失平沙。
炎方天气年来异,梅蕊那能当物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端州道中,远眺峡口积雪时所见之景。首句“涨海冲寒片席斜”,以“涨海”象征广阔无垠的海洋,与“寒片席斜”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壮阔而孤寂的意境。接着,“惊看积素乱朝霞”,将积雪比作白色素衣,与朝霞交织,既展现了雪景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震撼。
“西风不为频飞叶,南雪何因亦作花。”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西风虽急,却未能使树叶频繁飘落;南国降雪,为何会如同花开般美丽?这里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和对生命奇迹的赞叹。
“欲曙羚羊疑落月,初晴郁水失平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后清晨的景象。羚羊在晨光中似乎误以为是月亮落下,而郁水在阳光照耀下,原本的平沙变得模糊不清。这些细节描写,细腻地展现了雪后世界的宁静与神秘。
最后,“炎方天气年来异,梅蕊那能当物华。”诗人感慨于南方气候的变化,往年熟悉的梅蕊如今已难以代表这里的物华天宝。这句话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变迁的敏感,也流露出对传统季节更替规律被打破的无奈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独特感受,以及对时间、变化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