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翔送马山人归颍川
明 · 胡奎
孤雁翔,颍之阳,秦淮十月天雨霜。
人生岂无兄与弟,独夜哀鸣楚江水。
颍之阳,孤雁翔,尔何为乎不作行。
明年寄书到东海,日日沙头镇相待。
人生岂无兄与弟,独夜哀鸣楚江水。
颍之阳,孤雁翔,尔何为乎不作行。
明年寄书到东海,日日沙头镇相待。
鉴赏
这首诗以孤雁的形象作为引子,描绘了其在颍水之阳的孤独飞翔,以及秦淮河上寒霜覆盖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孤雁的哀鸣,表达了对友人马山人离别之情的深切感慨。诗中提到的“颍之阳”和“秦淮”,均为古代文人常用来寄托情感的地点,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人生岂无兄与弟,独夜哀鸣楚江水。”这两句诗将孤雁的孤独与人类的亲情对比,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孤雁在夜晚哀鸣,仿佛是在诉说心中的孤独与不舍,而这种情感与人类兄弟之间的离别之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颍之阳,孤雁翔,尔何为乎不作行。”诗人接着询问孤雁为何不与同伴结伴飞行,这一问不仅展现了孤雁的孤独,也暗示了马山人离别后的孤单。
最后,“明年寄书到东海,日日沙头镇相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期待与思念,希望来年能收到友人的书信,并在沙洲上等待友人的归来。这种对未来相聚的憧憬,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孤雁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离别的哀愁与对重逢的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人表达离别之情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