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其一)
宋 · 苏辙
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
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恰称心。
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深。
闭门怜子成书癖,试买村醪相伴斟。
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恰称心。
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深。
闭门怜子成书癖,试买村醪相伴斟。
注释
新竹:新生的竹子。依:靠近。
墙:墙壁。
未出寻:尚未探出。
墙东:墙的东边。
桃李:桃树和李树。
成林:形成树林。
池塘:小型湖泊或水塘。
草长:草木茂盛。
初饶梦:适宜做美梦。
村落:村庄。
莺啼:黄莺鸣叫。
恰称心:正合心意。
江满:江水满溢。
船头:船的前端。
朝欲转:即将转向。
泥融:泥土湿润。
屐齿:木屐的齿状部分。
莫尤深:不必怪罪太深。
怜子:疼爱孩子。
成书癖:沉迷于读书。
试买:试着购买。
村醪:乡村自酿的酒。
相伴斟:一起饮酒。
翻译
新竹靠近墙壁尚未探出,墙东边的桃李树却已成片。池塘边草木茂盛适合梦境,村庄里的黄莺鸣叫正合我意。
江水满溢船头即将转向,泥土湿润鞋底沾湿无需怪罪。
关门在家爱子沉迷于读书,试着买些乡村酒来共饮斟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感受。诗中以新竹、桃李、池塘、草长、莺啼、江船、泥土和书癖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
"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写出了新竹初生的青涩与墙东桃李的繁盛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成长。
"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恰称心",通过池塘边草木茂盛,引人入梦,以及村落间黄莺的婉转啼鸣,营造出一种恬静宜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惬意和对自然的喜爱。
"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深",描绘了江水满溢,船只即将启航的场景,以及踏着湿润泥土的惬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最后两句"闭门怜子成书癖,试买村醪相伴斟",则流露出诗人对家庭的温馨关怀,以及在书卷中寻找乐趣,与淳朴的乡村酒相伴,体现了他的闲适与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