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竹居为子雨父赋赏析

竹居为子雨父赋

明 · 吴俨
结庐在深巷,濒水仍栽竹。
岂无閒隙地,可种奇花木。
恶彼竞春妍,爱此凌寒绿。
主人好藏书,架插三万轴。
挟册就清阴,自课诸郎读。
业成献琅玕,万言犹未足。
杀青日无虚,坐见长林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为儿子建造了一座隐居之所,周围环绕着深巷、流水和翠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雅致的生活环境。诗人通过描述主人喜爱藏书、教育后辈以及与竹相伴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对自然与知识的崇尚。

首句“结庐在深巷,濒水仍栽竹”点明了居所的位置,深巷与流水之间,竹林围绕,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岂无閒隙地,可种奇花木”表达了主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不仅栽植了竹子,还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种植各种奇花异木,丰富生活的情趣。

“恶彼竞春妍,爱此凌寒绿”一句,对比了外界争艳的春花与竹子的坚韧不屈,表现了主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品味,更偏爱那些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绿色的生命力。这种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主人好藏书,架插三万轴”展示了主人对知识的热爱和积累,藏书之多,可见其对学问的重视。接下来,“挟册就清阴,自课诸郎读”描绘了主人亲自教导子女学习的情景,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最后,“业成献琅玕,万言犹未足”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无限渴望,即使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但仍觉得不够。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学者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杀青日无虚,坐见长林秃”则以时间的流逝和树木的生长变化,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永恒,同时也暗示了知识的积累如同树木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居环境的描绘、主人生活情趣的展现以及对知识追求的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世界,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知识和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寄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