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枣
宋 · 刘攽
枣下人不行,四旁生蒺藜。
秋来见成实,粲粲青红垂。
敲树落碧瓦,溅石投赤矶。
纷纷竞口实,聊混儿女为。
树上已空枝,树下亦有蹊。
人事但如此,桃李真自欺。
秋来见成实,粲粲青红垂。
敲树落碧瓦,溅石投赤矶。
纷纷竞口实,聊混儿女为。
树上已空枝,树下亦有蹊。
人事但如此,桃李真自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剥枣的场景与感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首句“枣下人不行,四旁生蒺藜”以形象的笔触勾勒出枣树周围环境的荒凉与不适宜,暗示了剥枣行为的不易与艰辛。接着,“秋来见成实,粲粲青红垂”描绘了秋天枣树果实累累、色彩斑斓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丰饶,也预示着收获的喜悦。
“敲树落碧瓦,溅石投赤矶”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剥枣的过程,碧瓦与赤矶的色彩对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寓意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接下来的“纷纷竞口实,聊混儿女为”,则以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人们争抢枣子的场景,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对物质的追求与欲望。
最后,“树上已空枝,树下亦有蹊。人事但如此,桃李真自欺。”诗人将自然界的更迭与人类社会的变迁相联系,以“树上已空枝”象征生命的消逝,以“树下亦有蹊”比喻人生的道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人借桃李自欺之喻,讽刺了那些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或事物,深化了主题,引发了读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朴素而富有哲理,通过剥枣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