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驿下作
川途澹斜日,钲鼓远扬桡。
水势含沧海,山形折落潮。
夷墟不可问,徒使旅心摇。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徐祯卿的《浙江驿下作》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与感慨。首句“自叹南浮客”表达了诗人漂泊南方的孤寂心情,"崎岖驿岭遥"则形象地刻画了道路的艰难和遥远。接着,“川途澹斜日”写出了夕阳西下时分,旅途景色的凄清,"钲鼓远扬桡"通过听觉描绘行船或马车的铃声与桨橹声渐行渐远,增添了孤独感。
“水势含沧海”运用夸张手法,暗示了江水之宽广,也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沉,“山形折落潮”则描绘了山势随着潮汐起伏,如同人生的波折。最后两句“夷墟不可问,徒使旅心摇”表达了诗人对未知前路的迷茫与不安,以及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艰辛,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旅途中的内心世界。
词语解释
不可的意思:◎ 不可 bùkě(1) [should not]∶不可能;不可以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2) [must not]∶决不能,必须不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不可一概而论(3) [simply must]∶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沧海的意思:◎ 沧海 cānghǎi[deep blue sea;the sea]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川途的意思:亦作“ 川涂 ”。亦作“ 川涂 ”。1.道路,路途。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岂伊川途念,宿心愧将别。”《宋书·沉攸之传》:“而 攸之 密邇内畿,川涂弗远。”(2).指水路。 唐 刘长卿 《越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诗:“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 宋 梅尧臣 《舟中闻蛩》诗:“时节不苦留,川涂行已半。” 明 王问 《自山中泛湖归》诗:“川涂风浪平,沿流弄清浅。”...
浮客的意思:(1).谓四处漂泊的人。 南朝 宋 鲍照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旅雁方南过,浮客未西归。” 唐 张继 《晚次淮阳》诗:“浮客了无定,萍流 淮 海 间。” 唐 皇甫冉 《送萧处士》诗:“长 河 隔旅梦,浮客伴孤云。”(2).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詔天下营田务,只许耕无主荒田,及召浮客,不得留占属县编户。” 宋 苏洵 《田制》:“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落潮的意思:◎ 落潮 luòcháo(1) [ebb tide; tide is low]∶退潮;潮汐的倒流(2) [turn]∶指从落潮到涨潮或从涨潮到落潮的转变你应该在落潮前半个小时出航...
崎岖的意思:◎ 崎岖 qíqū[rugged;rough] 山路不平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崎岖坎坷...
山形的意思:山的形态;山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山形特秀,异於众岳。”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山形起伏,既符白鹤之祥;地势风烟,乃合青乌之气。” 唐 许浑 《行次潼关题驿后轩》诗:“山形朝闕去,河势抱关来。” 清 查慎行 《望岱》诗:“山形陡然来,其势乃易量。”...
水势的意思:◎ 水势 shuǐshì[the flow of water;force of river current] 水的流势水势不大...
斜日的意思: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南朝 梁简文帝 《纳凉》诗:“斜日晚駸駸,池塘生半阴。” 宋 王安石 《杏花》诗:“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墻斜日数枝红。”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词:“飞絮晚悠颺,斜日波纹映画梁。”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行人於斜日将堕之时……涕不可仰。”...
驿岭的意思:驿道上的山岭。 清 曾燠 《同邵海度吴槐江夜行莲花套》诗:“驛岭衝云同走马,荒村落月又鸣鸡。”...
远扬的意思:◎ 远扬 yuǎnyáng[spread and mount] 传到很远的地方为他声名远扬而自豪...
钲鼓的意思:(1).钲和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汉书·平帝纪》:“遣执金吾候 陈茂 假以鉦鼓,募 汝南 、 南阳 勇敢吏士三百人。”《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每拜跪,节以鉦鼓……歌已,俯伏,鉦作,復揖舞。” 金 师拓 《游同乐园》诗:“可怜欢乐极,鉦鼓散云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或壮丽而为江山,或喧闐而为鉦鼓。”(2).并称以言兵事。《汉书·东方朔传》:“十九学 孙 吴 兵法,战阵之具,鉦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