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僧元皓东游赏析

送僧元皓东游

唐 · 刘禹锡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
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
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注释

宝书:珍贵的佛经。
初成:刚刚完成。
振锡:手持锡杖(僧人出行的象征)。
白足:赤脚(佛教徒常赤脚行走以示清修)。
彭泽:地名,这里指隐居之地。
凡几世:好几代。
灵山:佛教中的圣山,象征着觉悟和修行的圣地。
预会:预先相遇或前世的约定。
传灯:佛教中传授佛法,点燃智慧之灯。
无为理:空性或无为之道(佛教教义之一)。
濡露:湿润露水,比喻慈悲之心。
罔极情:无穷尽的深情。
大居士:德高望重的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解珠璎:解开智慧的珠宝(比喻启发他人理解佛法)。

翻译

我刚刚研习完成珍贵的佛法,手持锡杖步履轻盈如飞鸟。
彭泽县的隐居生活已经延续了几代,这次在灵山聚会似乎是前世的缘分。
我已经领悟了空性的教义,但仍怀有深深的慈悲之情。
从此以后,我将常遇高深的大居士,谁不想解开智慧的珠宝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送僧元皓东游》。诗中表现了对佛学深入研究和理解的态度,以及对僧人的敬仰之情。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 这两句描写的是对佛典的学习已经有所成就,如同鸟儿展翅高飞,步履轻盈,充满了自信和自由。

"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宿命观念,认为现实中的缘分可能源于前世的因果联系,而“灵山”往往指的是佛教中的圣地,是心灵净化和解脱的地方。

"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领悟,以及对于无法言说的深邃情感的留恋。“传灯”是禅宗中师承相续的象征,“无为理”指的是超脱世间纷争,达到一种自然无为的境界。

"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僧人的尊敬和向往,以及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解脱尘世的羁绊,如同珍贵的珠宝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佛学的深刻理解和对僧人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超越和心灵解脱的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