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其一)赏析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其一)

唐 · 孟郊
何处山不幽,此中情又别。
一僧敲一磬,七子吟秋月。
激石泉韵清,寄枝风啸咽。
泠然诸境静,顿觉浮累灭。
扣寂兼探真,通宵讵能辍。

注释

山:幽深的山。
情:特殊的情感。
僧:僧人。
磬:木鱼。
七子:七个书生。
秋月:秋天的月光。
激石:冲击岩石。
泉韵:泉水声音。
寄枝:树枝。
风啸:风声。
泠然:清冷的样子。
诸境:所有景象。
浮累:世俗的烦恼。
扣寂:敲击寂静。
探真:探索真理。
通宵:整夜。
辍:停止。

翻译

哪里的山不幽深,这里的情景更是独特。
一个僧人敲响木鱼,七个书生吟诵着秋天的月色。
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清脆的声音,树枝随风颤抖,发出低沉的呼啸。
一切变得宁静,顿时感到世俗的烦恼消失无踪。
在寂静中探索真理,整夜都无法停止这种沉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何处山不幽,此中情又别”两句点出了诗人对于山野之幽深有着特别的情感寄托,这里不是一般的幽静,而是带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别样情怀。接着,“一僧敲一磬,七子吟秋月”则展示了寺院中的宁静景象,一位僧人敲击着磬石的声音,与七个孩子在秋夜中吟咏诗文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激石泉韵清,寄枝风啸咽”描述了泉水冲击石壁清脆的声响,以及树枝在风中轻柔摇曳的声音,这些自然声音似乎都在诉说着什么,更增添了一份禅意。

“泠然诸境静,顿觉浮累灭”一句,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感受,周围的一切景象都是那么的平和安详,让人感到心中那些纷扰杂念仿佛都随之消散了。

最后,“扣寂兼探真,通宵讵能辍”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不仅要打破外界的喧嚣,更要深入探求生命和宇宙的真谛,即便是整晚都不会停止这种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化和精神提升的渴望,是一首融合了禅意与诗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