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坂词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茜。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临皋:地名,指黄州的临皋亭。东骛:向东疾驰。
丛祠:密集的小庙。
陂陀:起伏不平之地。
青烟:指炊烟。
父老:指当地居民。
岁既宴:一年将尽。
腓:枯萎。
翻译
我来到临皋向东奔跑,穿过丛祠再向北转。踏过雪堂的崎岖山坡,走过黄泥的漫长斜坡。
长江汹涌在左侧环绕,云涛舒卷无边无际。
草木层层叠叠依右边生长,茂盛的丘陵一片翠绿。
我早晨去傍晚回,步履徘徊不愿离去。
美景虽好却不能久留,短暂欢愉只在一瞥间。
我年轻时喜好奇异服饰,效仿古人奇特幻想。
年老后我嘲笑自己,明白世俗的眼光带来困扰。
放弃珍宝穿上粗布,混入人群不再分辨。
路途遥远无人往来,我守着这片土地终老。
时常漫步远望,路尽处又折返回来。
早晨在黄泥上欣赏白云,夜晚在雪堂边沉醉于青烟。
鱼鸟不惊我心欢喜,庆幸砍柴割草的悠闲。
起初饮酒唱歌前行,忽然放下杖子沉醉倒地。
草作垫土石作枕头,享受华堂的清静盛宴。
纷纷露水打湿衣裳,明亮的月亮圆满如盘。
被父老唤醒感到惊醒,担心牛羊践踏我的草地。
于是猛然起身,唱道:月光明亮星星稀疏,迎接我去又送我归。
岁月已晚草木枯萎,回来吧,黄泥路上不能长久嬉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黄泥坂词》。诗中描述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游历和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开篇即以动人的意象描绘了一番行走于山野之间的情景,“临皋”、“丛祠”等地名营造了一个广阔的自然空间。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这里的大江与渺云相结合,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显示出诗人胸襟辽阔的一面。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茜。”通过对草木和山丘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游历与归来的生活态度,既有行走的自由,也有归宿的宁静。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感受。尽管自然之美令人向往,但它并不适合长久居住,诗人更多的是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这里的“释宝璐”和“被缯絮”暗示了对物质财富的放弃,而“杂市人而无辨”则表明诗人在世俗纷争中保持着超然的态度。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这两句流露出一种生命旅途中的孤独与静谧,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