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曲阜道中二首(其一)赏析

曲阜道中二首(其一)

明 · 林光
到处苑檐借隙光,共瞻晴日上扶桑。
缓沿泗水寻真脉,老愧斯文在圣乡。
心醉阳和疑卯酒,梦回花鸟忽宫墙。
庸知人事非天意,百尺竿头道路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曲阜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首联“到处苑檐借隙光,共瞻晴日上扶桑”描绘了阳光透过屋檐缝隙,洒在大地上,与晴朗的太阳一同照耀着前方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扶桑”这一神话中的东方神木,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颔联“缓沿泗水寻真脉,老愧斯文在圣乡”则转向对历史文化的追寻。泗水是孔子的故乡,这里的“真脉”既指泗水的自然之脉,也暗含着儒家文化的传承。诗人以“老愧”自谦,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以及自己未能深入理解并传承这份宝贵遗产的遗憾。

颈联“心醉阳和疑卯酒,梦回花鸟忽宫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的心灵被温暖的阳光和和谐的自然景象深深吸引,仿佛饮用了卯时的美酒,醉心于大自然的恩赐。而“梦回花鸟忽宫墙”的描述,则暗示了诗人从自然的沉醉中醒来,意识到现实世界的界限,或许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

尾联“庸知人事非天意,百尺竿头道路长”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识到,人事的变化并非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而是受到更广阔天意的影响。同时,他也意识到追求真理和理想的路途漫长而艰难,需要不断前行。这句话既是对自身追求的反思,也是对后人的勉励,鼓励人们不畏艰难,继续探索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文化、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感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思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