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苍虬阁观吴仲圭画松赏析

苍虬阁观吴仲圭画松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何时失路窜岩底,捲山怒涛龙欲起。
笔下风声来似水,道人胸中乃有此。
斑斑古苔含墨理,作鳞之而极可骇。
心知化石或未成,定有茯苓堪作饵。
尝观许遇画长松,半身埋云高不止。
峰颠隐隐动天籁,犹恨近前难逼视。
岂若此画任摩挲,坐卧时疑风入耳。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所作,题为《苍虬阁观吴仲圭画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松画,通过想象中的松树形象,展现了画家吴仲圭的技艺高超。

首句“何时失路窜岩底,捲山怒涛龙欲起”,诗人将画中的松树比作潜藏在险峻山岩下的蛟龙,暗示其磅礴气势和生动活力。接下来,“笔下风声来似水”赞美画家的笔触如同流水般灵动,透露出画作的韵律美。

“道人胸中乃有此”赞扬画家深厚的内心世界与艺术才华,使得画作富有深意。“斑斑古苔含墨理,作鳞之而极可骇”进一步描绘松树皮上的斑驳痕迹,仿佛蕴含着墨色的纹理,令人惊叹其艺术表现力。

“心知化石或未成,定有茯苓堪作饵”借松树的形象,暗示画作虽未完全达到石化的境地,但仍有生机与灵性,犹如茯苓般可供欣赏者品味。

最后两句“尝观许遇画长松,半身埋云高不止”提及另一幅画作,对比之下,强调眼前这幅松画的独特魅力,以及观赏时仿佛能感受到风吹过耳畔的生动感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既赞赏了画作的艺术价值,也表达了诗人对画中松树精神的深深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