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送叔贞之成都
明 · 方孝孺
空名诳当世,自误还劳人。
郑子复为谁,跋涉穷冬春。
去年赴上国,风雪迷江津。
徒步从我行,面黑手足皴。
今玆有徵命,欲往志靡伸。
子复之成都,代余陈所因。
念子远游学,三年别慈亲。
敝衣犯缁垢,断裂莫为纫。
蜀道幸坦平,王化甚惠仁。
历览快心目,庶足忘苦辛。
诸葛政犹在,少陵诗有神。
浩荡观大江,穹秀瞻峨岷。
心胸蕴奇伟,抚事气益振。
丈夫平生怀,岂惟安其身。
况可广咨访,大邦多缙绅。
恨我不得俱,惟恐孤主恩。
见王再三谢,念此疏远臣。
郑子复为谁,跋涉穷冬春。
去年赴上国,风雪迷江津。
徒步从我行,面黑手足皴。
今玆有徵命,欲往志靡伸。
子复之成都,代余陈所因。
念子远游学,三年别慈亲。
敝衣犯缁垢,断裂莫为纫。
蜀道幸坦平,王化甚惠仁。
历览快心目,庶足忘苦辛。
诸葛政犹在,少陵诗有神。
浩荡观大江,穹秀瞻峨岷。
心胸蕴奇伟,抚事气益振。
丈夫平生怀,岂惟安其身。
况可广咨访,大邦多缙绅。
恨我不得俱,惟恐孤主恩。
见王再三谢,念此疏远臣。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又送叔贞之成都》,通过描述友人郑子复前往成都的旅程,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勉励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空名诳当世,自误还劳人”,感叹虚名欺骗世人,最终却误导了自己,也给他人带来了麻烦。接着点出郑子复的名字,说明他即将踏上旅途,面对的是“跋涉穷冬春”的艰难路程。
去年郑子复赴京赶考,途中遭遇风雪,步行跟随诗人同行,面容黝黑,手脚皲裂。今年他接到朝廷征召,却因内心挣扎无法启程。于是,诗人决定让郑子复代替自己向朝廷陈述原因。
诗人对郑子复远游求学表示理解,三年未归,与慈亲分别,衣着破旧,满身尘垢,难以修补。但诗人相信蜀地道路平坦,王化的仁慈能给予郑子复慰藉。沿途的壮丽景色和崇山峻岭,足以让人忘记旅途的艰辛。
诗人提到诸葛亮的治国理念和杜甫的诗歌精神,希望郑子复能在旅途中得到启发。面对浩瀚的大江和雄伟的峨眉山,郑子复的心胸将更加宽广,面对事物时气魄更加强大。诗人鼓励郑子复,作为男子汉,不仅要追求个人的安逸,更要胸怀大志,广泛咨询,学习大邦的礼仪与学问。
最后,诗人表达了遗憾不能一同前往,担心这会辜负君主的恩典。再次向郑子复表达谢意,并提醒他作为远方的臣子,要时刻铭记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