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花辞二首(其一)
有客沙头来告别,共挽长条落香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杨白花在二月春江绽放的美丽景象,以及一位客人在花下与友人惜别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间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离别的氛围。
“杨白花,初二月,飞满春江正愁绝。” 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地点,杨白花在二月的春江上盛开,满眼皆是洁白如雪的花朵,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愁绝”二字,不仅指出了季节的变换带来了淡淡的忧愁,也暗示了即将离别的哀伤情绪。
“有客沙头来告别,共挽长条落香雪。” 接着描述了一位客人在江边的沙滩上与朋友道别的情景。两人共同挽住垂下的柳条,仿佛是在用这象征着离别的动作,寄托着对未来的思念和不舍。柳条上的杨白花随风飘落,如同雪花般轻盈,增添了离别的凄美之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哀愁,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词语解释
白花的意思:(1).白色的花或白色纸花。常用以表示悼念。《晋书·后妃传下·成恭杜皇后》:“先是, 三吴 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 曾克 《心中的碑》:“我跟千万群众一样,把一小朵亲手剪做的白花,献给敬爱的 周总理 。”(2).浪花;水花。水相激而色白,故称。 唐 顾况 《望简寂观》诗:“仙人住在最高处,向晚春泉流白花。” 黄炳钧 《东欧游踪·明珠更灿烂》:“南城墙建立在岩石上,面向大海,海浪拍岸,白花四溅。”(3).即白翳。一种眼病。 清 李渔 《奈何天·虚婚》:“道我...
长条的意思:(1).长的枝条。 晋 左思 《蜀都赋》:“擢脩干,竦长条,扇飞云,拂轻霄。” 宋 苏轼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诗:“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2).特指柳枝。 南朝 梁元帝 《绿柳》诗:“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 南唐 李煜 《柳枝》词:“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明 高启 《秋柳》诗:“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復旧毿毿。”...
愁绝的意思:极端忧愁。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絶。” 唐 戴叔伦 《转应词》:“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絶。” 宋 王沂孙 《庆宫春·水仙》词:“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絶。”...
春江的意思:(1).春天的江。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 富春江 的简称。...
二月的意思: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告别的意思:[释义](1) (动)离别;分手(一般要打个招呼或说句话)。 (2) (动)辞行。 (3) (动)和死者最后诀别;表示哀悼。 [构成]动宾式:告|别 [例句]他与亲人告别。(作谓语)...
告别的意思:[释义](1) (动)离别;分手(一般要打个招呼或说句话)。 (2) (动)辞行。 (3) (动)和死者最后诀别;表示哀悼。 [构成]动宾式:告|别 [例句]他与亲人告别。(作谓语)...
沙头的意思:(1).沙滩边;沙洲边。 北周 庾信 《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南唐 冯延巳 《临江仙》词:“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宋 梅尧臣 《蝉》诗:“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清 黄景仁 《富阳》诗:“沙头愁煞捕鱼人,捕得鱼多卖钱少。”(2).方言。指沙田的总佃者。沙头向田主租入大量沙田,转手分租给他人,以收取地租为其主要生活来源。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沙田》:“沙头者何?总佃也。盖从田主揽出沙田,而分赁於诸佃者也。其以沙田为奇货,五分揽出,则取十分於诸佃,不俟力耕,...
香雪的意思:(1).指白色的花。 唐 韩偓 《和吴子华侍郎令狐昭化舍人叹白菊衰谢之绝次用本韵》:“正怜香雪披千片,忽讶残霞覆一丛。” 宋 苏轼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诗:“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金 李好复 《雨中与客饮》诗:“暖风落絮飘香雪,小雨沾花湿梦云。”(2).指梅花。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轩左种老梅一树,花时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湖壖杂记》: 湖墅 有三胜地, 西溪 之梅名曰香雪。” 清 龚自珍 《虞美人·陆丈秀农杜绝人事移居城东之一粟庵...
杨白花的意思:(1).乐府杂曲歌辞名。 北魏 名将 杨大眼 之子 杨白花 ,容貌瑰伟, 胡太后 逼通之。会父 大眼 卒, 白花 惧及祸,改名 华 拥部曲降 南朝 梁 。太后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声甚凄婉。见《梁书·杨华传》、《南史·王神念传》。歌辞载《乐府诗集》卷七三。(2).指柳絮。亦喻指薄倖之人。 唐 柳宗元 《杨白花》诗:“杨白花,风吹渡 江 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明 高启 《杨白花》诗:“杨白花,太轻薄,不向宫中飞,却度 江 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