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次鹣庵立夏怀人韵)
抛却韶华去,看落英狼藉,飘絮纷霏。
薰风暗里偷换,惟许个侬知。
剩双燕梁间,呢喃细说,是是非非。
红稀。
绿阴暗,好杖策芳郊,蛮榼重提。
眼底旗亭在,难寻壁上,旧日题词。
天涯柳色如许,掩映远山眉。
对景物暄研,支颐不语,何所思。
词语解释
暗里的意思:暗中、秘密地。...
迟迟的意思:◎ 迟迟 chíchí(1) [slow]∶行动比必要的或有时是想象的更为缓慢,久久不能完成迟迟得不到结果(2) [delay]∶迟缓;拖延时间迟迟才作出判决...
春归的意思:(1).春天来临。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 李山甫 《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 滕迈 《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復悠悠,春归十二楼。”(2).春去;春尽。 唐 白居易 《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宋 辛弃疾 《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3).春时回来。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
底事的意思:(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对景的意思:(1).对着眼前景物。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游西园》诗:“对景怕看红日暮,临池羞照白头新。”(2).比喻两相符合;对路。《红楼梦》第三三回:“ 袭人 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大家説这戏唱得对景。”...
芳郊的意思:花草丛生之郊野。 唐 王勃 《登城春望》诗:“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宋 柳永 《内家娇》词:“垂杨艳杏,丝软霞轻,绣出芳郊明媚。”《白雪遗音·马头调·游春》:“芳郊以外,百花争开,最宜放怀。”...
非非的意思:(1).谓否定应该否定的事物。非所当非,不是就是不是。《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 杨倞 注:“能辨是为是,非为非,谓之智也。”《鬻子·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故非非者行是,恶恶者行善,而道諭矣。”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非非近乎訕,是是近乎諛。”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是是非非无尽期,好教我战战兢兢睡不美。”(2).并非错误。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然事亦有似非而非非,类是而非是者,不可不察也。”(3).犹言大不以为然。 唐 元结 《自述三篇序》:“ ...
纷霏的意思:纷纷飞散。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冒沉云之晻蔼,迎素雪之纷霏。”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如钝斧劈櫟柞,皮屑纷霏,何尝动得一丝纹理。”...
个侬的意思:这人;那人。 唐 韩偓 《赠渔者》诗:“个儂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丁以布 《赠春航用白丁韵》:“ 西湖 洒遍伤春泪,何处缄封寄个儂。”箇儂:犹渠侬。那个人或这个人。 隋炀帝 《嘲罗罗》诗:“箇儂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 唐 韩偓 《赠渔者》诗:“箇儂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宋 范成大 《馀杭初出陆》诗:“霜毛瘦骨犹千骑,少见行人似箇儂。”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永平道中》词:“椷书欲寄又还休,箇儂憔悴,禁得更添愁。”...
归来的意思:◎ 归来 guīlái[return] 返回原来的地方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何所的意思: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景物的意思:[释义](名)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 [构成]并列式:景+物 [例句]山川秀丽;景物宜人。(作主语)[同音]憬悟...
旧日的意思:◎ 旧日 jiùrì[former days; old days] 过去的日子;从前;往日旧日并无深交...
看落的意思:预测市场价格下跌。 曹禺 《日出》第二幕:“ 李 :‘您自然是看涨。’ 潘 :‘我买进,难道我会看落?’”...
狼藉的意思:[释义](形)〈书〉乱七八糟,杂乱不堪。联绵式。声名~。(作谓语) [同音]狼籍...
柳色的意思:(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落英的意思:◎ 落英 luòyīng(1) 〈方〉(2) [fallen flowers (petals)]∶落红;落花落英缤纷。——晋· 陶潜《桃花源记》(3) [early blossoms]∶初开的花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蛮榼的意思:南方制的酒器。 唐 白居易 《夜招晦叔》诗:“高调秦筝一两弄,小花蛮榼二三升。” 宋 张先 《木兰花·送张中行》词:“ 吴 船渐起晚潮生,蛮榼未空寒日短。” 清 曹寅 《后陶索酒看城西花戏柬》诗:“桃李漫山人坐卧,一双蛮榼罄来无。”...
呢喃的意思:[释义](拟)形容燕子叫的声音。燕子~地叫着。(作状语)...
抛却的意思:◎ 抛却 pāoquè[discard] 丢掉放弃抛却烦恼,寻找新天地...
旗亭的意思:(1).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史记·三代世表褚少孙论》:“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亭五重,俯察百隧。” 薛综 注:“旗亭,市楼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里有土臺,高三丈,上有二精舍。 赵逸 云:‘此臺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 唐 王勃 《临高台》诗:“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2).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 唐 刘禹锡 《武陵...
如许的意思:[释义](1) (代)〈书〉如此;这样。泉水清如许。(作补语) (2) (代)〈书〉这么些;那么些。枉费如许工力。(作定语) [构成]动宾式:如|许...
山眉的意思:如眉的山形。 清 袁枚 《游笼山怀古》诗:“湖镜几窥红粉倩,山眉犹学黛娥娇。” 姚燮 《韩庄闸舟中七夕杂诗》:“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淡碧月眉黄。”...
韶华的意思:[释义](名)〈书〉韶光。 [构成]并列式:韶+华...
是非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 (2) (名)口舌。搬弄是非。(作宾语) [构成]并列式:是+非 [同音]饰非、试飞...
所思的意思:(1).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幽蘅发空曲,芳杜绵所思。” 明 刘基 《杂诗》:“欲采寄所思,不惮道路远。”(2).泛指思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乐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他便连缀若干声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题词的意思:[释义](动)写一段话表示纪念或勉励。 [构成]动宾式:题|词 [例句]②(名)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写下来的话。③序文。偏正式:题(词。他们请老英雄为纪念碑题词。(作谓语)[同音]提词...
天涯的意思:[释义](名)形容极远的地方。 [构成]偏正式:天(涯 [例句]远在天涯海角。(作宾语)[反义]咫尺...
偷换的意思:◎ 偷换 tōuhuàn[change secretly;substitute…for…] 偷偷变换;交换偷换别人衣服...
细说的意思:◎ 细说 xìshuō(1) [run on]∶详细地解说、述说这件事今天来不及细说了(2) 也说“细谈”(3) [calumny] 指谗言;小人之言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史记·项羽本纪》...
薰风的意思:(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东阳 《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 寧 沪 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2).相传 舜 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有虞 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 宋 苏轼 《...
眼底的意思:◎ 眼底 yǎndǐ(1) [the bottoms of eyes]∶用某种器械通过瞳孔所能观察到的眼内构造。如: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乳头等(2) [right before one’s eyes]∶眼前;眼里登楼一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掩映的意思:◎ 掩映 yǎnyìng[set off one another] 彼此遮掩,互相衬托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阴暗的意思:◎ 阴暗 yīn’àn[dark;gloomy] 缺乏光亮;光线不足;不明像窗户紧闭的房间那样阴暗的黄昏...
远山的意思:(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
杖策的意思:亦作“ 杖筴 ”。1.拄杖。《庄子·让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 明 夏完淳 《秋怀》诗之二:“驾舟凌洪波,杖策穷崇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生於读书之暇,杖策出游,信足所至。”(2).执马鞭。谓策马而行。《后汉书·邓禹传》:“及闻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进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怀》诗:“杖策謁天子,驱马出关门。” 明 李梦阳 《...
支颐的意思:以手托下巴。 唐 白居易 《除夜》诗:“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第六尊者右手支颐,左手拊穉师子,顾视侍者择瓜而剖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每为之鼓《天女謫降》之操,輒支颐凝想,若有所会。”...
重提的意思:◎ 重提 chóngtí[throw up again] 一再提出[某事] ,再把[某事]端出来不愿意在我年老,头发都花白的时候,再向我重提此事...
远山眉的意思:形容女子秀丽之眉。典出《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亦指美女。 唐 杜牧 《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清 二石生 《评花小诗》之七二:“一桁虾鬚窣地垂,病痕疏到远山眉。”...
是是非非的意思:指善于揣摩人心,善于分辨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