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赏析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

宋 · 苏轼
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
朝行曳杖青牛岭,寒泉咽咽千山静。
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
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

注释

暮归:傍晚归来。
沙河塘:地名,可能是一个河边的村庄或集市。
炉烟袅袅:炊烟升起的样子。
十里香:形容香气飘散得很远。
朝行:早晨行走。
曳杖:拄杖而行。
青牛岭:地名,可能是一座有青牛出没的山岭。
寒泉咽咽:形容泉水清凉且流淌声低沉。
千山静:千山万壑一片寂静。
老僧:年老的僧人。
耳聋:听觉丧失。
唤不闻:听不见呼唤。
可怜人:值得同情的人。
明朝:明天。
城中:城市中。
白云:象征超脱尘世。
题诗处:指诗人曾经题诗的地方。

翻译

傍晚时分我骑马归来,经过沙河塘,炊烟袅袅,香气弥漫十里。
早晨我拄杖走过青牛岭,山泉潺潺,千山寂静无声。
你不要笑话老僧,我耳朵聋了听不见,我们都是百年孤独的人。
明天我又要进城去了,那时白云还在那题诗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日常生活和他对世事的感悟。首句“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写出了晚上返回寺庙时的情景,通过“炉烟袅袅”的形象,可以想象到老僧在寒冷中点燃柴火取暖的场景,并且这股烟气飘散了十里之远,带着一丝温暖的香味。

接着,“朝行曳杖青牛岭,寒泉咽咽千山静”则是早晨老僧出门的情形,他手持拐杖在清晨的冷风中缓慢前行,背景是一片宁静的山谷和流淌不息的寒泉。

“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这几句表达了老僧对世俗之人的看法,他似乎在告诫读者不要轻易嘲笑他这种宁静的生活,因为即便是耳朵失聪,也无法听见外界的喧嚣,而世间万象不过百年,终究都是可悲可叹的人生。

最后,“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则预示着老僧对未来某一天再次返回城市的期待,同时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和诗意生活的留恋。这“白云却在题诗处”也许暗指老僧希望自己能在这片宁静中留下一些诗篇,以此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老僧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自得其乐的高洁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