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弊
宋 · 陈造
为家重墙垣,为民须货殖。
扬庐国北户,东南赖控扼。
淮民鱼米馀,百货仰殊域。
用铜防外泄,用铁乃奇画。
一利伏一弊,救弊要得策。
持货贸官券,舍此莫衣食。
钱货天下用,铁乃限南北。
坐令两淮民,块处断贸易。
计铁取券直,十才收六七。
朝贤爱淮民,此困盍矜恤。
铜铁均国宝,通变岂无术。
近甸视远地,未可岐畛域。
况今苦倒垂,倚待振焚溺。
缘江八郡尔,杂用顾何失。
官券朝北来,淮俗暮安宅。
即今私铸断,胡尚胶今昔。
吾贫复淮人,计势不容默。
扬庐国北户,东南赖控扼。
淮民鱼米馀,百货仰殊域。
用铜防外泄,用铁乃奇画。
一利伏一弊,救弊要得策。
持货贸官券,舍此莫衣食。
钱货天下用,铁乃限南北。
坐令两淮民,块处断贸易。
计铁取券直,十才收六七。
朝贤爱淮民,此困盍矜恤。
铜铁均国宝,通变岂无术。
近甸视远地,未可岐畛域。
况今苦倒垂,倚待振焚溺。
缘江八郡尔,杂用顾何失。
官券朝北来,淮俗暮安宅。
即今私铸断,胡尚胶今昔。
吾贫复淮人,计势不容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家:家庭。货:货物。
扬庐:指扬州。
控扼:控制和防御。
淮民:淮河地区的人民。
铁乃奇画:用铁作为策略是巧妙之举。
策:策略、办法。
官券:官方发行的货币或凭证。
私铸:私自铸造货币。
胶:纠结、停滞。
翻译
为了家庭安稳,百姓需谋生计。扬州位于国家北部边陲,东南方向依赖控制和防御。
淮河地区人民富饶,各种商品依赖其他地区供应。
用铜防止财富流失,用铁则是巧妙的策略。
每种措施都有利有弊,解决问题需要明智的对策。
持有货物交换官府券,否则无法生活。
货币流通全国,铁制品限制南北交易。
这导致两淮地区的贸易受阻,人们生活困顿。
计算铁制品换取官券的价值,往往只能得到六七成。
朝廷贤臣应怜悯淮民,怎能不施以援手。
铜和铁都是国家珍宝,灵活运用政策并非无计可施。
看待近郊与远方,不应有明显的界限。
况且如今处境艰难,急需援助以摆脱困境。
沿江八个郡县,为何不能合理利用资源。
官券从北方流入,淮地风俗逐渐适应。
即使现在禁止私自铸币,为何还要纠结过去。
我贫穷且身为淮人,形势使我无法保持沉默。
鉴赏
这首诗名为《钱弊》,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的问题,尤其是货币流通和货物交易的困境。作者指出,为了保护国家财富和民众生计,政府筑墙设防,控制商品流通,特别是铜铁资源的管理。然而,这种过度限制导致了淮河流域的商业活动受阻,钱货流通不畅,百姓生活困苦。
诗中提到,官府通过控制铁货来换取官券,但实际操作中,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百姓所得甚微。诗人呼吁朝廷体恤淮民的困境,认识到铜铁同样是国宝,应该灵活运用政策,打破地域界限,让市场自由流通。他还批评了官府对近地与远地的不公平对待,并质疑当前的货币制度是否合理。
最后,诗人以自身贫困和淮民的处境为出发点,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认为沉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有所作为。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关注和改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