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午出南关
明 · 郭之奇
灰心一片久难镕,茅岭三秋万叶封。
汉将看鸢徒自苦,越人捧翟误相逢。
祇为断发依文体,岂意残肤出贯胸。
举目关河来故国,从兹取义亦从容。
汉将看鸢徒自苦,越人捧翟误相逢。
祇为断发依文体,岂意残肤出贯胸。
举目关河来故国,从兹取义亦从容。
鉴赏
这首诗《初七午出南关》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联“灰心一片久难镕,茅岭三秋万叶封”以“灰心”形容内心的沉重与难以释怀,而“茅岭三秋万叶封”则描绘了秋天山岭上落叶满地的景象,两者结合,营造了一种萧瑟、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外界环境的艰难。
颔联“汉将看鸢徒自苦,越人捧翟误相逢”运用典故,借汉将与越人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汉将因战事劳苦,而越人因误识翟鸟而遭遇不幸,两相对照,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奈。
颈联“祇为断发依文体,岂意残肤出贯胸”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断发”与“残肤”的形象,象征着诗人为了坚持某种信仰或原则,不惜付出巨大牺牲的精神。这里的“文体”可能指某种道德规范或文化传统,“贯胸”则形象地描绘了牺牲的壮烈,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坚定不移的追求。
尾联“举目关河来故国,从兹取义亦从容”收束全诗,诗人抬头望见的是连绵的关河,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故乡,这既是地理上的回归,也是心灵上的归宿。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后,诗人表示将以从容的态度去实践自己的信念,体现了其坚定的意志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道德选择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