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李公衡从其弟赴涪州教授赏析

送李公衡从其弟赴涪州教授

宋 · 项安世
对床夜雨副深情,去续眉山万古名。
杜宇不来无客恨,鹡鸰相唤有新声。
江西太史吟诗处,洛下先生载道行。
今日重提旧公案,亦须拈问老师兄。

翻译

在夜晚的对床共话中饱含深情,要去延续眉山千古传扬的名声。
杜鹃鸟不再来,没有了客居的遗憾;鹡鸰鸟互相呼唤,带来了新的声音。
在江西的太史那里,他吟诗作赋的地方;洛阳的先生,践行着传播道义的使命。
今天再次提起过去的典故,也要向尊敬的长者请教一番。

注释

对床:两人同睡一床。
夜雨:夜晚的雨声。
眉山:指代诗人苏轼,眉山人。
万古名:千秋万代的名声。
杜宇:杜鹃鸟,古代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无客恨:没有客居的遗憾或孤独感。
鹡鸰: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兄弟情谊。
新声:新的情感或信息。
江西太史:指历史上的某位江西籍官员或学者。
吟诗处:吟咏诗歌的地方。
洛下先生:洛阳的学者,可能指洛阳的儒家学者。
载道行:承载并实践道义的行为。
旧公案:过去的争议或典故。
拈问:提出问题请教。
老师兄:年长的学长或前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送李公衡从其弟赴涪州教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公衡及其弟的深深情谊,以及对他们在异地传承文化教育的期许。首句“对床夜雨副深情”描绘了两人深厚的兄弟情谊,在夜晚对床而眠,窗外雨声增添了离别的感伤。次句“去续眉山万古名”暗指他们将继承和发扬眉山(四川眉山,杜甫故乡,有丰富的文化传统)的文化精神。

第三句“杜宇不来无客恨”,以杜鹃鸟不至象征友人的离去,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愁;第四句“鹡鸰相唤有新声”则寓意他们兄弟间的亲情将带来新的生活篇章。第五、六句“江西太史吟诗处,洛下先生载道行”借典故赞美李公衡的才华与使命,期待他在教授之职上传播道德教化。

最后两句“今日重提旧公案,亦须拈问老师兄”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友情的怀念,同时也鼓励他们在新的环境中不忘师长教诲,共同进步。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