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三月二十九夜二更杭火焚花巷寿安坊至四月一日寅卯止赏析

三月二十九夜二更杭火焚花巷寿安坊至四月一日寅卯止

宋末元初 · 方回
倾国倾城誇美色,千金万金供首饰。
武林城中花巷名,绍兴年前人未识。
亮死瓜洲再讲和,巷名不为栽花窠。
象珠翠玳玉笄外,紫紫红红裁绮罗。
是时永嘉有佳士,叹嗟花巷名太侈。
繁华渐盛古朴衰,书谓乡人非美事。
谁知骜集一朝非,妇鬟女髻弥芳菲。
冠梳簪珥向晓卖,百伪一真无关讥。
戊戌年冬十月十,爇此阛阓成瓦砾。
岂料郁攸再作祟,庚子春残小尽日。
一十六度蓂荚新,两见焦头花巷人。
买卖假花牟厚利,坐此得罪于神明。
君不见九重一言轩轾易,头白纷纷无忌讳。
人人一朵牡丹春,四海太平呼万岁。

注释

倾国倾城:形容女子极美的容貌能影响国家。
千金万金:极言财富多。
武林城:古代地名,此处指某个城市。
花巷:以花卉命名的街道,可能象征繁华或艳丽。
绍兴年: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瓜洲:古代地名,位于长江边。
书谓:文献记载。
头白:指年纪大。
牡丹:象征富贵和美丽。

翻译

赞美她的美貌如同倾覆国家,千金万金只为购买珠宝首饰。
武林城中的花巷曾有名,绍兴年前还未被人们熟知。
瓜洲事件后又议和,花巷名字不再因种花而得。
象牙、翡翠、玳瑁和玉笄之外,还有五彩斑斓的丝织品。
那时永嘉有才子,感叹花巷之名过于奢华。
繁华兴盛而古朴消退,书中记载,这并非好事。
没想到傲慢会迅速改变,妇女们的发饰更显芬芳。
清晨的街头,售卖着各种头饰,真假难辨,无人指责。
戊戌年的冬天,十月十日,这条街市化为瓦砾。
谁料到忧患再次降临,庚子年的春天,只剩残破景象。
十六次月圆,两次目睹焦头烂额的花巷人。
买卖假花以求暴利,因此触怒了神明。
你没看到吗?一句权贵之言轻重易变,白发之人无所顾忌。
人人都像拥有牡丹般尊贵,期盼天下太平,齐声欢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焚毁了杭州著名的花巷。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从繁华到破败的景象转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度追求物质享乐和虚伪社会现象的批评态度。

诗人首先描绘了倾城倾国的美色,用千金万金来装饰,展现了一种奢侈与浮华。接着,提到了武林城中的花巷,这里曾是绍兴年前不为人知的地方,但现在却因其名声而变得喧嚣。亮死瓜洲再讲和,意味着人们对这地方的追捧达到了顶峰,但巷名并非因为种植花卉得名,而可能是由其他原因。

象珠翠玳玉笄外,以及紫紫红红裁绮罗等句子,都是在描述女性装饰华丽的场景。接着,诗人提到永嘉时期有佳士,对花巷之名表示惋惜,因为这种繁华并非美好之事。

随后,诗人转而叹息于过往的繁盛如今已成衰败,书中所谓乡人不再是从前的风貌。谁知骜集一朝非,即便物是人非,一切都变得面目全非。妇鬟女髻弥芳菲,则是在强调尽管外表仍旧华美,但实质已然不同。

冠梳簪珥向晓卖,百伪一真无关讥,是在说人们早晨就开始售卖头饰,而这些装饰中的真假难辨,没有人去深究。戊戌年冬十月十日,爇此阛阓成瓦砾,则是具体时间地点的描述,表明火灾已经发生,花巷已成废墟。

岂料郁攸再作祟,庚子春残小尽日,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灾难可能再次到来的担忧。接着,一十六度蓂荚新,两见焦头花巷人,则是在描述火灾后花巷的凄凉景象,以及人们在这废墟中重现。

买卖假花牟厚利,坐此得罪于神明,是对那些在灾难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的批评。最后,君不见九重一言轩轾易,头白纷纷无忌讳,则是在表达对于那些权贵话语轻率、没有顾忌的人的不满。

而尾句“人人一朵牡丹春,四海太平呼万岁”,则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一种渴望,在这种社会中,每个人都如同牡丹般美好,而整个国家能够享受长久的和平与安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