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大章建宁路学教授
文雄虎豹岂徒作,名动京师非偶然。
教领七闽胜作郡,受知八座合称贤。
伫看召入承明署,礼乐遗书在简编。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为友人徐大章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徐大章学术世家背景的赞赏以及对其才华和未来仕途的期许。首句“经籍传家二百年”描绘了徐家世代书香门第,底蕴深厚;“河汾今在路西偏”暗指徐大章来自文化名地,如今将赴建宁路教授之职。接下来的两句“文雄虎豹岂徒作,名动京师非偶然”,赞美徐大章的文才如虎豹般威猛,其名声震动京师绝非偶然,肯定了他的才学和声望。
“教领七闽胜作郡”进一步强调徐大章在教育领域的杰出才能,认为他在闽地教授学问将胜过治理郡县;“受知八座合称贤”则表达了对他的德行和智慧得到上级认可的赞扬。最后两句“伫看召入承明署,礼乐遗书在简编”寄寓了期待徐大章未来能进入朝廷中枢,以其学问和才能参与国家的礼乐典章制定,暗示他前途无量。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是对徐大章的赞美,也是对学术传承与人才发展的感慨。
词语解释
八座的意思:亦作“ 八坐 ”。1.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历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 东汉 以六曹尚书并令、仆射为“八座”; 三国 魏 、 南朝 宋 齐 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隋 唐 以六尚书、左右仆射及令为“八座”。 清 代则用作对六部尚书的称呼。后世文学作品多以指称尚书之类高官。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坐,位列三台。”《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廷秀 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2).指八抬轿。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红白盛事》:“先生( 阮元 )...
百年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承明的意思:(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2).即 承明庐 。《汉书·翼奉传》:“ 未央宫 又无 高门 、 武臺 、 麒麟 、 凤皇 、 白虎 、 玉堂 、 金华 之殿,独有 前殿 、 曲臺 、 渐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 承明 ,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参见“ 承明庐 ”。...
传家的意思:(1).传家事于子孙。《后汉书·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李贤 注:“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曲礼》曰:‘七十老而传。’”(2).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诗:“传家有衣鉢,断狱尽《春秋》。” 清 吴伟业 《赠张以韬来鹤》诗:“草圣传家久著闻,斗看孤鹤下层云。”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非偶的意思:(1).《左传·桓公六年》:“ 齐侯 欲以 文姜 妻 郑 大子 忽 ,大子 忽 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 齐 大,非吾耦也。’”耦,同“ 偶 ”。后因用“非偶”谓不适当的婚配或不相称的配偶。《宋书·武帝纪中》:“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与 德文 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 唐 白敏中 《息夫人不言赋》:“势异丝萝,徒新婚而非偶;华如桃李,虽结子而无言。”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奴家 何氏 ,不幸遇了奸谋,失身非偶。”(2).无可匹敌,不能比拟。 唐 薛能 《牡丹》诗之二:...
河汾的意思:(1). 黄河 与 汾水 的并称。亦指 山西省 西南部地区。《史记·晋世家》:“ 唐 在 河 汾 之东,方百里,故曰 唐 叔虞 。”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 元 周伯琦 《过太行山》诗:“ 战国 东西分 晋 赵 ,中原南北带 河 汾 。” 清 钱谦益 《山西布政司提学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文翔凤授朝议大夫》:“以尔有六经七制之学,故命尔以 河 汾 。”(2). 隋 代 王通 设教 河 汾 之间,受业者达千馀人。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后以“河汾”指...
虎豹的意思:(1).喻指残暴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
简编的意思:[释义](名)内容比较简略的著作,也指同一著作的内容比较简略的本子(多用做书名)。 [构成]偏正式:简(编 [例句]《中国通史简编》经过几次修订。(作主语)...
经籍的意思:◎ 经籍 jīngjí(1) [Confucian classics]∶经书(2) [books]∶泛指图书博览经籍...
京师的意思:[释义](名)〈书〉首都。 [构成]偏正式:京(师...
礼乐的意思: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偶然的意思:[释义](1) (形)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2) (副)不是必然的。〈外〉日语。 [构成]附加式 [例句]偶然的事。(作定语)偶然相遇。(作状语)[反义]必然、经常、一贯...
岂徒的意思:难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 ,应遣颂声如 汉 褒。”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七闽的意思:指古代居住在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南部的 闽 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贾公彦 疏:“ 叔熊 居 濮 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 七闽 。”后称 福建省 为 闽 或 七闽 。 宋 苏轼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空使 吴 儿怨不留,青山漫漫 七闽 路。”《剪灯新话·三山福地记》:“时有 陈有定 据守 福建 , 七闽 颇安。”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 七闽 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
受知的意思:受人知遇。 唐 司空图 《书屏记》:“因题记唱和,乃以书受知於 裴公休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唐 卢光啟 策名后,扬歷臺省,受知於租庸 张濬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定》:“﹝ 刘文定 ﹞少时家贫窶……后受知 尹文端 公,首荐博学宏词。”...
徒作的意思:(1).服劳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此必是 秦 之狱地,不然,则罪人徒作之所聚。”(2).无因而作。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班姬 託扇以写怨, 应瑒 託鴈以言怀,皆非徒作。”...
文雄的意思:犹文豪。 汉 王充 《论衡·佚文》:“ 孝明 世好文人,并徵兰臺之官,文雄会聚。” 唐 李白 《大猎赋》:“而 相如 、 子云 竞夸辞赋,歷代以为文雄,莫敢詆訐。”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西垣阁老号文雄,辞体能兼两 汉 风。” 清 黄景仁 《王述庵先生招集蒲褐山房》诗:“一人据案坐上风,若欲自命为文雄。”...
西偏的意思:(1).西部;西方边远地区。《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乃使 公孙获 处 许 西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青鸟所解,路诚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兮。”(2).西侧。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温房承其东序,凉室处其西偏。” 宋 陆游 《涪州》诗:“古垒西偏晓繫舟,倚栏搔首思悠悠。”...
伫看的意思:行将看到。《水浒传》第八二回:“一封恩詔出 明光 ,佇看 梁山 尽束装。” 梁启超 《中华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总论》:“天如假我数十年乎!我同胞其有联袂而起者乎!佇看近世史中,我 中华 学术思想之位置何如矣。”...
作郡的意思:指担任一郡长官,治理地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岑参 在 西安 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 铁关 西。’ 韦应物 作郡时,亦有诗云:‘寧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