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绣佛赞(其二)
宋 · 刘跂
巍巍堂堂,妙庄严聚。
一念现前,非针非缕。
文闻已彰,何妨金露。
满月当空,谁知在处。
一念现前,非针非缕。
文闻已彰,何妨金露。
满月当空,谁知在处。
鉴赏
这首诗《李氏绣佛赞(其二)》由宋代诗人刘跂所作,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佛像绣制艺术的赞美与思考。
“巍巍堂堂,妙庄严聚。”开篇以“巍巍堂堂”描绘出佛像的庄严与宏伟,而“妙庄严聚”则强调了佛像中蕴含的神秘与神圣,营造了一种崇高的氛围。
“一念现前,非针非缕。”这一句将绣佛的过程抽象化为心灵的瞬间感悟,指出在创造佛像的过程中,每一针一线都凝聚着绣者的虔诚与智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技艺展现,更是精神世界的投射。
“文闻已彰,何妨金露。”“文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文字或声音的传播,象征着佛像所承载的教义和智慧已经广泛传播,不受物质形式的限制。“何妨金露”则表达了对佛像材质的宽容态度,无论是金光璀璨还是露珠微润,都能体现佛的光辉与慈悲。
“满月当空,谁知在处。”最后两句以满月的形象比喻佛的智慧与慈悲如同满月般普照世间,无论人们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佛的光芒。这里的“在处”不仅指物理空间,更涵盖了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绣佛过程的诗意描绘,展现了对佛教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宇宙和智慧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