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葵墨梅
宋 · 赵昀
溪藤疏影势千寻,笔补春工著意深。
止渴调羹归妙手,谁知一片岁寒心。
止渴调羹归妙手,谁知一片岁寒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溪藤:形容溪边的植物。疏影:稀疏的影子。
势千寻:延伸得很远,好像有千丈之长。
笔补:用笔来补充或修饰。
春工:春天的自然之美。
著意深:用心细致。
止渴:比喻解决问题或困难。
调羹:烹饪时搅拌食物的工具,这里象征调和。
归妙手:出自高手之手。
谁知:谁知道。
一片:此处指诗人的一片心意。
岁寒心:经受寒冬考验的坚韧之心。
翻译
溪边的藤蔓稀疏光影摇曳,仿佛延伸到千丈之遥。诗人的笔触弥补了春天的不足,用心细腻地描绘。
鉴赏
此诗为宋代诗人赵昀所作,名为《题赵葵墨梅》。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通过对墨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溪藤疏影势千寻”,开篇即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溪边的藤蔓在阳光的照射下,投下参差不齐的影子,这些自然景象被赋予了生命力,似乎能延伸至千寻之远。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墨梅的姿态,更透露出画家笔下的精细与巧夺天工。
“笔补春工著意深”,这句表明画家的用心和对艺术的执着。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对春天美好的寄托,以及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精湛,更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传达。
“止渴调羹归妙手”,诗人在这里赞扬画家赵葵的技艺,能以墨梅之作,平复观众心中的渴望。"调羹"一词,常用来形容音乐的和谐美好,这里借指画家的笔法,既有声势又不失柔和,显示出画家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
“谁知一片岁寒心”,末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时代变迁、时光易逝的感慨。"一片岁寒心"暗示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中所蕴含的情感复杂与深沉,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时间无情消逝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墨梅的艺术形态,以及对画家技艺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尊重和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时空、对永恒之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