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玉壶冰
明 · 区大相
凝冰在玉壶,皎洁不藏污。
中实提为有,含光看却无。
倒倾非掌露,圆照类蠙珠。
气冷朝昏澈,明通表里符。
温寒虽异性,坚白岂殊途。
幸得齐清誉,贞心肯自渝。
中实提为有,含光看却无。
倒倾非掌露,圆照类蠙珠。
气冷朝昏澈,明通表里符。
温寒虽异性,坚白岂殊途。
幸得齐清誉,贞心肯自渝。
鉴赏
这首《赋得玉壶冰》以“玉壶冰”为喻,描绘了冰的纯净、透明与坚贞不渝的品质。诗人通过“凝冰在玉壶,皎洁不藏污”开篇,直接点出冰的洁白无瑕,如同置于玉壶之中,不染尘埃。接着,“中实提为有,含光看却无”,进一步强调冰的内在充实与外在的隐匿,既实又虚,既显又隐,展现出冰的独特魅力。
“倒倾非掌露,圆照类蠙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冰与露水、珍珠进行比较,突出冰的晶莹剔透和圆润光泽,仿佛是自然界的珍宝。而“气冷朝昏澈,明通表里符”则描绘了冰在不同时间下的景象,无论是在清晨还是黄昏,其清澈透明的特质始终如一,内外一致,象征着冰的纯洁与恒定。
“温寒虽异性,坚白岂殊途”则是对冰的物理特性的哲学思考,虽然冰在温度变化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其本质的坚白(坚硬与白色)并未改变,这反映了诗人对事物本质不变性的深刻理解。
最后,“幸得齐清誉,贞心肯自渝”表达了诗人对冰的赞美,认为冰不仅外表纯净,其内心也坚守着贞洁的品质,即使在外界环境变化中,也能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体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格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纯净、坚贞品质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