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太白隐者赏析

寄太白隐者

唐 · 李洞
开辟已来雪,为山长欠春。
高遮辞碛雁,寒噤入川人。
栈阁交冰柱,耕樵隔日轮。
此中栖息者,不识两京尘。

拼音版原文

kāiláixuěwèishānchángqiànchūn

gāozhēyànhánjìnchuānrén

zhànjiāobīngzhùgēngqiáolún

zhōngzhěshíliǎngjīngchén

注释

开辟已来:自古以来。
雪:积雪。
为山:仿佛。
长欠春:总是缺席。
高遮:避开。
碛雁:沙漠飞雁。
寒噤:寒冷得颤抖。
川人:川中行人。
栈阁:栈道和楼阁。
交冰柱:交错连接冰柱。
耕樵:农夫樵夫。
隔日轮:轮换。
栖息者:居住的人们。
两京:两京世界。
尘:繁华。

翻译

自古以来,这里积雪不断,仿佛春天总是缺席。
高山之上,大雁避开沙漠飞过,寒冷让川中行人颤抖不已。
栈道和楼阁被冰柱交错连接,农夫樵夫的生活只能隔天轮换。
在这片地方居住的人们,对外面繁华的两京世界一无所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山川的宁静景象,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开辟已来雪,为山长欠春”不仅设置了季节和场景,而且通过“欠春”的字眼,传递出一份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期待。

接下来的“高遮辞碛雁,寒噤入川人”则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严寒,连飞鸟都被挡住,人们也因寒冷而颤抖,这种刻画增加了诗歌的立体感和氛围感。

“栈阁交冰柱,耕樵隔日轮”中的“栈阁”指的是山间的小屋或木结构的建筑物,而“冰柱”则是雪后形成的自然景观。这里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如耕田和砍柴,展现了隐逸者与世隔绝而又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最后,“此中栖息者,不识两京尘”的“此中”指的是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而“不识两京尘”则表达了对远离尘嚣、政治中心(即长安和洛阳,唐代的东都)无知无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山川景色的描写,以及隐逸者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超脱尘俗、回归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