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江岸赏析

江岸

当代 · 陈永正
入腊日风紧,江栏未可凭。
孤来怕逢友,相问以何应。
柳老仍欹岸,波翻莫计层。
同归一船月,不假万家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和江边渔民的生活,充满了淡淡的忧愁与宁静之美。

首句“江南秋色正疏疏”,点明地点与季节,江南的秋天,景色清疏,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接着,“江岸人家尽是渔”一句,将视线转向江边的居民,他们都是渔民,生活与江水紧密相连,充满着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

“中有故人渔一户”,诗人将焦点集中在其中一户渔民家庭上,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老朋友或熟悉的面孔,这样的设定增加了诗歌的人情味,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这户人家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

最后一句“雁来不寄半鱼书”,则通过雁字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雁字传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方式,但在这首诗中,却变成了无法传递的思念,因为“雁来不寄”,既没有鱼书,也没有雁字,只能在心中默默思念。这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与前文的宁静与淡然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层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江南秋日的美景与渔民生活的质朴,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词语解释

不假的意思:(1).不借用。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仲尼 不假盖於 子夏 ,护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说·王道》:“子之家六经毕备,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注:“不假借。”(2).不需要;不凭藉。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鱼;兰膏停室,不思衔烛之龙。” 宋 司马光 《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诗:“相国火城光满路,夜归不假玉蟾圆。”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崖盐》:“其巖穴自生盐,色如红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炼。” 鲁迅 《华盖集·补白一》:“但不以实力为根...

风紧的意思:(1).风急。 晋 王羲之 《爱鹅帖》:“遇风紧,陂湖汎涨,舩不可渡。” 唐 杜牧 《南陵道中》诗:“ 南陵 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元 赵孟頫 《次韵冯伯田秋兴》之一:“风紧草木变,露寒沙水清。”《群音类选·<粉蝶儿·苏武>》:“那裡有淋淋的雨若丝,常则是纷纷的雪似绵,颼颼风紧疾如箭。”(2).比喻风声不妙,局势紧张。《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五月初十》:“凡遇有官兵接仗,相持之间,即往报信,谓之风紧。”京剧《智取威虎山》第八场:“嗐!这几天大局不妙,山下风紧, 野狼嗥 一去不回。”...

归一的意思:亦作“ 归壹 ”。1.统一;一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宋 苏轼 《申省乞罢详定役法状》:“所贵议论归一。”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与人主意合,则杂家异学始絀,而归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话碑集录》附录一《重编百丈清规圣旨》:“教 大龙翔集庆寺 笑隐长老 为头,拣选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归一者。”(2).犹规矩。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归一?我是第一个归一的人。”...

腊日的意思:(1).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应劭 《风俗通·祀典·灶神》引 汉 荀悦 《汉纪》:“ 南阳 阴子方 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而灶神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唐 杜甫 《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腊日,寺院送麵油与门徒,却入疏教化上元灯油钱。”(2).泛指农历十二月的时候。《水浒传》第三二回:“时当腊月初旬, 山东 人年例,腊日上坟。” 张志民 《梅园青松·周总理啊,就在我们身旁》诗:“...

同归的意思:[释义](动)走到同一目的地,得到同一结果。 [构成]偏正式:同〔归 [例句]殊途同归。(作谓语)...

未可的意思:◎ 未可 wèikě[cannot] 不可...

相问的意思:(1).互相赠送。《礼记·杂记下》:“相问也,既封而退。” 郑玄 注:“相问,尝相惠遗也。”《国语·吴语》:“王乃之坛列,鼓而行之,至於军,斩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环瑱通相问也。’” 韦昭 注:“问,遗也。通,行赂以乱军。”(2).询问,质问。《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厮一定强不过我!且慢慢地相问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