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临江道中夜坐赏析

临江道中夜坐

明 · 郭谏臣
兰舫下萧滩,江清浸月寒。
鹊飞沾露湿,蛩响彻更阑。
贳酒拈杯坐,篝灯把剑看。
宦游多涉险,底事效弹冠。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临江道中夜坐》描绘了夜晚舟行江上的景象。首句“兰舫下萧滩”写出了诗人乘坐装饰有兰花图案的小船顺流而下,经过寂静的沙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江清浸月寒"进一步强调了江水清澈,月光映照其上,带来一股寒意。

接下来两句“鹊飞沾露湿,蛩响彻更阑”,通过描写喜鹊因露水沾湿翅膀而暂停飞翔,以及秋虫(蛩)的鸣叫声直至深夜,展现了夜的静谧和深沉。诗人借景抒怀,寓情于物。

“贳酒拈杯坐,篝灯把剑看”描绘了诗人借酒消愁,独自一人在篝火旁持剑凝视,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虑。最后两句“宦游多涉险,底事效弹冠”,表达了诗人在外为官的艰辛,以及对仕途险恶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入情,寓言寄志,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心境和对仕途的深沉思考。

词语解释

弹冠的意思:...

底事的意思:(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更阑的意思:更深夜残。 唐 方干 《元日》诗:“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露乾。”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更阑酒醒山月落,綵縑百段支女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如今已是更阑时候,妾身出来了,不可復进。”...

蛩响的意思:犹蛩声。 唐 王维 《早秋山中作》诗:“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唐 王棨 《离人怨长夜赋》:“远林而未有鸟啼,偏嫌耿耿;幽壁而徒闻蛩响,顿觉漫漫。”...

篝灯的意思:谓置灯于笼中。《宋史·陈彭年传》:“ 彭年 幼好学,母惟一子,爱之,禁其夜读书, 彭年 篝灯密室,不令母知。” 宋 王安石 《书定院窗》诗:“竹鸡呼我出华胥,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方将篝灯,适友人招饮,遂扃户去。” 清 曹寅 《玲珑四犯·雨夜听琵琶》词:“篝灯重到,凉烟四纈闲窗,又几度昏昏晓晓?” 清 姚鼐 《夜读》诗:“篝灯每夜读,古人皆死矣。”...

宦游的意思:◎ 宦游 huànyóu[be in government service away from home] 为求官而出游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汉书·司马相如传》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涉险的意思:◎ 涉险 shèxiǎn[risk;go through dangers] 冒险下次不可再来涉险...

事效的意思:实效;功效。《汉书·严助传》:“事效见前,故使臣 助 来諭王意。”《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后察举,试辟公府,为亲民长吏。”...

响彻的意思:◎ 响彻 xiǎngchè(1) [ring]∶充满了回荡的声音树林里响彻了斧子的声音(2) [send through]∶使音乐或叫声在空中回荡旅行歌唱队的歌声响彻松林(3) [resound through]∶充满声音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

沾露的意思:同“霑露”。(1).被露水沾湿。 2.露水﹔露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