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其一)
宋 · 司马光
洛川秦野郁相望,风物山河旧帝乡。
涧底逢人问樵径,松间系马宿僧房。
恨无同好携三雅,共讲前闻醉百场。
历遍胜游翻怅望,日边回首远烟苍。
涧底逢人问樵径,松间系马宿僧房。
恨无同好携三雅,共讲前闻醉百场。
历遍胜游翻怅望,日边回首远烟苍。
注释
洛川:指洛水和秦地,古代中国的两个地区。秦野:秦地的田野。
风物: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山河:山脉河流。
旧帝乡:过去的皇家之地。
樵径:砍柴的小路。
松间:松树之间。
僧房:僧侣居住的地方。
同好:志趣相投的朋友。
三雅:泛指古代经典文献或高雅的学问。
前闻:过去的见闻,历史知识。
醉百场:畅饮很多次。
胜游:名胜古迹的游览。
怅望:惆怅地凝望。
日边:天边,这里比喻朝廷或远方。
远烟苍:远处的烟雾显得苍茫。
翻译
洛川与秦野相互映照,风景山水仍是昔日皇都。山涧深处遇见人,询问砍柴的小路,松林中停下马匹,在僧房过夜。
遗憾没有知音相伴,共同探讨古籍中的深意,畅饮百次以醉解忧。
遍览名胜后更觉惆怅,遥望天边,只见远方烟雾苍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洛川秦野风光的怀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古帝遗迹的尊崇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郁相望”两字已设定了一种沉郁的情绪,而“旧帝乡”则点明了历史的厚重感。
在第二句,“涧底逢人问樵径”中的“樵径”暗示了一种隐逸之意,诗人通过询问樵夫的行迹,展现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紧接着,“松间系马宿僧房”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生活。
第三句“恨无同好携三雅”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与志同道合之人的共游而感到的遗憾。这里的“三雅”指的是琴、棋、书,是古代文人理想中的高雅生活。而“共讲前闻醉百场”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艺术交流的热爱。
最后两句“历遍胜游翻怅望,日边回首远烟苍”中,“历遍胜游”显示了诗人广泛的旅行和深厚的情感积累,而“翻怅望”则是对美好景色的无限留恋。至于“日边回首远烟苍”,则是在夕阳西下之时,回顾往昔,那些曾经的风光都化作了远处的迷离烟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写,以及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怀,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