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意
宋 · 杨亿
蘅皋驻马独依依,寄恨微波带减围。
泪迹不成双玉箸,身轻谁赋六铢衣。
穿针静夜星榆出,摆手清晨雪絮飞。
目断风帘旧巢燕,新看先傍杏梁归。
泪迹不成双玉箸,身轻谁赋六铢衣。
穿针静夜星榆出,摆手清晨雪絮飞。
目断风帘旧巢燕,新看先傍杏梁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蘅皋:香草丛生的水边。微波:轻轻的水波。
六铢衣:极轻薄的丝绸,形容衣着单薄。
星榆:指银河,古人常以星榆比喻银河。
雪絮:雪花纷飞的样子。
旧巢:指以前的鸟巢。
杏梁:杏树上的横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居所。
翻译
在长满香草的岸边停下马匹,独自倚靠,心中满是愁绪,寄托在微微波动的水边。泪水无法成双,如同玉筷子般滑落,身体轻盈,却无人能理解我穿着六铢衣的孤独。
深夜静谧,我独自穿针引线,望着星榆显现,清晨雪花飘飞,挥动手臂间仿佛与之共舞。
遥望风帘后的旧巢,燕子归来,新筑的窝已靠近杏花梁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杨亿的《洛神》,全名为《洛神曲·常思》。诗中描绘了词人对洛神的怀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首句“蘅皋驻马独依依”中的“蘅皋”,指的是水边长满了菰(一种水生植物),这里形容诗人在河岸边停下马匹,感到孤单和依依不舍的氛围。接下来,“寄恨微波带减围”则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微小的波纹之中,这些波纹似乎也被情感所影响,变得模糊不清。
“泪迹不成双玉箸”,这里的“泪迹”是指泪水沾湿了手中的玉箸(一种用玉石制成的小匣子),形容诗人悲伤到极点,泪水不断。接着,“身轻谁赋六铢衣”则是说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无比,仿佛连那轻薄如六铢钱的衣服都感到沉重。
“穿针静夜星榆出”,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借着星光下针,这种细致入微的动作反映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紧接着,“摆手清晨雪絮飞”则是形容诗人在清晨时分,用手轻拂落下的雪花,如同细碎的绸缎一般。
“目断风帘旧巢燕”,这里的“目断”意味着视线被切断,而“风帘旧巢燕”则是指那曾经燕子栖息过的地方,现在却因风吹过而不见踪迹,形容诗人的视野变得狭窄,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留恋。
最后,“新看先傍杏梁归”,“新看”意指重新审视,而“先傍杏梁归”则是说以前常行走的地方,如今又再次回到了那条有着杏树的小路上。这里,诗人通过对熟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外在世界融合,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