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琦公赞光堂
宋 · 晁说之
山川固高深,不掩珠玉光。
道人觉物者,明明岂自藏。
奈何一世中,暝醉不我臧。
收敛万古志,风雨一茅堂。
问之默不语,诗成兰蕙香。
山中多卉木,有待而芬芳。
自怜年少时,彻今昼公行。
虚空流水远,天外有鸾凰。
白发此种种,红尘谁茫茫。
嵩少今卜筑,因之归兴长。
道人觉物者,明明岂自藏。
奈何一世中,暝醉不我臧。
收敛万古志,风雨一茅堂。
问之默不语,诗成兰蕙香。
山中多卉木,有待而芬芳。
自怜年少时,彻今昼公行。
虚空流水远,天外有鸾凰。
白发此种种,红尘谁茫茫。
嵩少今卜筑,因之归兴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固:本来、原本。珠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觉物:洞察万物。
明明:光明磊落。
暝醉:昏暗沉迷。
茅堂:简陋的房屋。
兰蕙:兰花和蕙草,象征高雅。
卉木:各种花草。
彻今:直到现在。
虚空:广阔无垠的空间。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居所。
翻译
山水本深邃,光芒犹照耀。修行之人洞察万物,光明岂能自我隐藏。
为何世间纷扰,使我沉醉昏暗中被遗忘。
聚集万世志向,寄寓风雨中的茅屋。
他沉默不言,诗篇却如兰蕙散发香气。
山中花草众多,等待着绽放芬芳。
回忆年轻时光,至今仍觉日行公道。
空中的流水遥不可及,天边有凤凰翱翔。
白发如此繁多,红尘中迷茫何人。
如今在嵩少之地筑居,归乡之情更浓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题琦公赞光堂》。诗中,诗人以山川的高深比喻琦公的才德,赞美其内在的光芒如同明珠美玉般不被遮掩。他称赞琦公是一位洞悉万物的智者,其智慧光明却不自我炫耀。然而,在世俗的昏暗中,琦公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他的志向深藏于茅堂之中,面对询问,他沉默不语,只有诗篇流露出如兰似蕙的芬芳。
诗人感叹山中的花草树木都有待时机展现芬芳,而自己年轻时未能充分欣赏琦公的才华,如今只能在白天忙碌。他遥想远方的山水和天外的凤凰,寓意着超越尘世的理想与追求。最后,诗人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至白发之年,而尘世纷扰,无人能真正理解琦公的高尚情操。他表达了对在嵩山、少室之间筑屋隐居的向往,这使他对归隐的兴致更加强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交织,表达了对琦公的敬仰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语言质朴,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