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自公房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尚白只今成白法,披缁从不染缁尘。
何须四百八十寺,始作东西南北人。
何须四百八十寺,始作东西南北人。
鉴赏
这首诗《题自公房》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尚白”、“披缁”、“四百八十寺”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尚白只今成白法”,“尚白”象征着高洁、纯净,“白法”则指佛教中的清净法门。此句暗示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超脱,即使在世俗中也保持着内心的洁白无瑕。
次句“披缁从不染缁尘”,“披缁”指的是出家为僧,而“缁尘”则是指世俗的尘埃。诗人表明自己虽身在红尘,但心志坚定,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沾染,保持心灵的清净。
后两句“何须四百八十寺,始作东西南北人”,“四百八十寺”源自佛教故事,比喻修行的场所众多,此处借以表达对传统佛教修行方式的反思。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外在的场所或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态度和行为。他强调,一个人只要心怀正念,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成为东西南北之人,即不论在何处都能保持正直、善良的行为,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与世俗生活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纯净与外在行为一致性的重视。